《蓦山溪》

毛滂 宋代
自吴兴刺史府与五县令舍,无得与东堂争广丽者。
去年仆来,见其突兀出翳荟间,而菌生梁上,鼠走户内,东西两便室,蛛网黏尘,蒙络窗户。
守舍者云:前大夫忧民劳苦,眠饭于簿书狱讼间。
是堂也,盖无有大夫履声,姑以为田廪耳。
又县圃有屋二十余间,倾挠于蒿艾中,鸱啸其上,狐吟其下,磨镰淬斧,以十夫日往夷之,才可入。
欲以居人,则有覆压之患。
取以为薪,则又可怜。
试择其蝼蚁之余,加以斧斤,乃能为亭二,为庵、为斋、为楼各一,虽卑隘仅可容膝,然清泉修竹,便有远韵。
又伐恶木十许根,而好山不约自至矣。
乃以生远名楼、画舫名斋、潜玉名庵、寒秀、阳春名亭、花名坞、蝶名径。
而叠石为渔矶,编竹为鹤巢,皆在北池上。
独阳春西窗得山最多,又有酴醿一架。
仆顷少时喜笔砚浅事,徒能诵古人纸上语,未尝与天下史师游,以故邑人甚愚其令,不以寄枉直。
虽有疾苦,曾不以告也。
庭院萧然,鸟雀相呼,仆乃得饱食晏眠,无所用心于东堂之上。
戏作长短句一首,托其声于蓦山溪云。
东堂先晓,帘挂扶桑暖。
画舫寄江湖,倚小楼、心随望远。
水边竹畔,石瘦藓花寒,秀阴遮,潜玉梦,鹤下渔矶晚。
藏花小坞,蝶径深深见。
彩笔赋阳春,看藻思、飘飘云半。
烟拖山翠,和月冷西窗,玻璃盏,蒲萄酒,旋落酴醿片。

翻译

东堂的建筑,在吴兴刺史府和五个县的官舍中,没有能比它更宽敞华丽的了。去年我来到这里时,看到它高高地从杂草丛中突兀而出,屋梁上长出了菌类,屋里老鼠乱窜,东西两边的小房间布满蜘蛛网,灰尘蒙住了窗户。看守房屋的人说:以前那位大夫为百姓操劳辛苦,吃饭睡觉都在处理文书案件之中。这座厅堂,已经很久没有他的脚步声了,只是被当作堆放谷物的仓库而已。
此外,县里的园林里还有二十多间屋子,倒塌在荒草之中,猫头鹰在屋顶鸣叫,狐狸在下面哀嚎。要用磨快斧头,十多个壮汉一整天去清理才能进去。想用来住人吧,又有倒塌压人的危险;想拿来当柴火烧吧,又觉得可惜。试着挑出那些虫蚁啃剩的木料,加以修整砍削,才勉强建成了两个亭子,一个庵、一个斋、一个楼,虽然低矮狭窄得只能容下膝盖,但清泉环绕,翠竹幽深,自然就有一番清远的韵味。又砍掉了十几棵坏树,没想到好山色竟不请自来。
于是,我把这些建筑分别命名:生远是楼名,画舫是斋名,潜玉是庵名,寒秀和阳春是两个亭子的名字,还有一处小花圃叫“坞”,一条小径因蝴蝶飞舞而称“蝶径”。用堆叠的石头做成钓鱼台,用编好的竹子搭成鹤巢,都建在北池边。其中只有阳春亭西边的窗子能看到最多的山景,还有一架酴醿花。
我年轻时喜欢写写画画这些浅近的事,只能背诵古书上的句子,从未与真正的文士交往过,所以当地人觉得他们的县令很愚笨,有事也不来找我评理。即使遇到疾苦,也从不告诉我。
如今庭院寂静空旷,鸟儿相互呼应,我得以安心吃饱饭,从容地睡懒觉,在东堂之上无所用心。便戏作一首长短句,托名为《蓦山溪》来配曲:
东堂天刚亮,帘子上挂着温暖的阳光。画舫斋如同置身江湖,倚着小楼,心随目光飘向远方。水边竹林旁,石瘦苔绿,阴凉宜人,潜玉般的梦境,黄昏时白鹤落下渔矶之上。
藏着花的小坞,蝴蝶飞舞的幽径清晰可见。彩笔题咏阳春之诗,看那文思如云般轻盈流畅。山雾如烟,月光清冷,洒落在西窗前,玻璃杯中盛着葡萄美酒,花瓣片片飘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