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扬州次韵和东坡钱塘作)》

晁补之 宋代
谓东坡、未老赋归来,天未遣公归。
向西湖两处、秋波一种,飞霭澄辉。
又拥竹西歌吹,僧老木兰非。
一笑千秋事,浮世危机。
应倚平山栏槛,是醉翁饮处。
江雨霏霏。
送孤鸿相接,今古眼中稀。
念平生、相从江海,任飘蓬、不遣此心违。
登临事,更何须惜,吹帽淋衣。

翻译

有人说,东坡先生还未老去,就已写下归来的诗篇,但上天并未让他真正归来。他在西湖的两个地方,面对同样的秋水波光,云霞轻柔,光辉清澈。他又在竹西亭听歌赏乐,而寺庙中的老僧与木兰花早已不再年轻。他只是微微一笑,千秋大事不过如此,人世间的种种危机,也不过是浮光掠影。
他应该倚靠在平山堂的栏杆上,那里是醉翁曾经饮酒的地方,江上的细雨绵绵不断。送走那孤飞的鸿雁,古今之间,这样的景象已经很少见了。回想一生,他曾随你一起漂泊于江海之间,虽如飘蓬一般无根,却从未让内心违背本心。登高望远的事情,又何必吝惜那淋湿衣衫、吹落帽子的风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