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苏轼 宋代
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坐别于景疏楼上。
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
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
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
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
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
今朝有客,来从濉上,能道使君深意。
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
而今何在?
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
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翻译

孙巨源在八月十五日离开海州,在景疏楼上与我告别。后来我们在润州相会,到了楚州才又分别。我于十一月十五日回到海州,在景疏楼上与太守见面,于是写下这首词寄给巨源。我常常想起分别的那天,景疏楼上的景象,明月如水般清澈。那时我们喝着美酒,唱着清歌,留恋不舍,月亮也仿佛随着人走了千里。自从分别以来,已经三次月圆,月光再次圆满,却再无人与我一同醉饮。卷起珠帘,独自望着自己的影子,和他一直到天亮都无法入睡。今天有客人从濉水那边来,能传达太守的一片深情。请他凭着清澈的淮河,把我的思念带到大海,那里面饱含着我的相思泪水。而今他在哪里?应该是在西边的宫禁中,夜深露重,寒气侵入被褥。此时此刻,回廊上的晓月,也应该默默记住了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