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庭芦竹十二韵呈郑谷郎中》

齐己 唐代
错错在禅庭,高宜与竹名。
健添秋雨响,乾助夜风清。
雀静知枯折,僧闲见笋生。
对吟殊洒落,负气甚孤贞。
密谢编栏固,齐由灌溉平。
松姿真可敌,柳态薄难并。
映带兼苔石,参差近画楹。
雪霜消后色,虫鸟默时声。
远忆沧洲岸,寒连暮角城。
幽根狂乱迸,劲叶动相撑。
避暑须临坐,逃眠必绕行。
未逢仙手咏,俗眼见犹轻。

翻译

错错在禅院里,高雅的品格与竹子齐名。秋雨敲打,它更加挺拔有力,夜风轻拂,它干爽清朗。鸟雀静栖,知道枯枝已折;僧人闲坐,看见新笋生长。相对吟诗时格外洒脱,胸中志气十分孤傲坚贞。
它悄悄地靠着篱笆生长,整齐地接受着水的滋养。松树的姿态虽好,也只能与它媲美;柳树的柔姿就差了些,实在难以相比。它与苔藓、山石相映成趣,高低错落,靠近雕梁画栋。雪霜消融后,它依然有颜色;虫鸟无声时,它也静静伫立。
远远想起那遥远水边的岸边,寒冷连到暮色中的城池。深埋的根须狂乱地蔓延,劲挺的叶子相互撑起。避暑时要坐在它的旁边,驱蚊绕行也不觉烦扰。可惜没有仙人的笔来歌咏,世俗的眼光看它太轻。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写,赞美其高洁、坚韧、清雅的品质,同时流露出诗人对知音难遇、怀才不遇的感慨。整篇译文以诗意的语言呈现原意,便于现代读者理解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