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六首》

皎然 唐代
吾观谈天客,工言丧其精。
万物资广庇,此中何有情。
若为昧颜跖,修短怨太清。
高论让邹子,放词征屈生。
请从象外推,至论尤明明。
短龄役长世,扰扰悟不早。
嫔女身后空,欢娱梦中好。
从教西陵树,千载伤怀抱。
鹤驾何冥冥,鳌洲去浩浩。
柔颜感三花,凋发悲蔓草。
月中伐桂人是谁,翻使年年不衰老。
谁高齐公子,泣听雍门琴。
死且何足伤,殊非达人心。
独高庭中鹤,意远贵氛埃。
有时青冥游,顾我还下来。
白云琅玕色,一片生虚无。
此物若无心,若何卷还舒。
疏散遂吾性,栖山更无机。
寥寥高松下,独有闲云归。
精意不可道,冥然还掩扉。

翻译

我看那些高谈阔论、议论天命的人,往往说得越多,越失去了真理的精华。万物仰赖天地滋养,广阔无边的天地之中,又怎会掺杂人世间的情感?如果只是因为分不清善恶(颜回与盗跖),就抱怨寿命长短,责怪苍天不公,那就太浅薄了。
那些高谈阔论的人,言辞华丽却空泛,甚至想以雄辩胜过邹衍、屈原。但若能跳出表象之外去推究本质,真正的道理其实更加清晰明了。
可惜我年少时被世俗所困,在纷扰中未能早日领悟人生真谛。女子的美貌终将随风而逝,生前的欢愉也不过如梦中美好,转瞬即空。任你如何在西陵种树,也难掩千年后对往事的感伤。
仙人的车驾隐入茫茫天际,神山鳌洲也在远处漂渺难寻。柔美的容颜终究敌不过三花凋零,乌发也会如蔓草般枯败。那月中砍桂之人究竟是谁?为何他能年复一年而不老?
像齐国那位公子那样,听琴哀泣于雍门,实在不必。生死本是常事,悲伤又何益?那不是通达之人的胸怀。唯有庭中那只鹤,志趣高远,超脱尘世纷扰。它有时飞上青天遨游,还会回头看看我,再落下歇息。
白云如玉,洁净如琅玕,一片片从虚空中生出。若说这云没有心,为何它能自由舒卷,来去自如?
我性情疏淡,喜爱清净,归隐山林正是本性使然。在这寂静的松林之下,只有闲云偶尔归来。有些深奥的道理难以言说,只能默默关上门,静静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