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泾渔父》

陆龟蒙 唐代
予方任疏慵,地僻即所好。
江流背村落,偶往心已嫪。
田家相去远,岑寂且纵傲。
出户手先筇,见人头未帽。
南泾有渔父,往往携稚造。
问其所以渔,对我真蹈道。
我初簎鱼鳖,童丱至于耄。
窟穴与生成,自然通壸奥。
孜孜戒吾属,天物不可暴。
大小参去留,候其孳养报。
终朝获鱼利,鱼亦未常耗。
同覆天地中,违仁辜覆焘。
余观为政者,此意谅难到。
民皆死搜求,莫肯兴愍悼。
今年川泽旱,前岁山源潦。
牒诉已盈庭,闻之类禽噪。
譬如死鸡鹜,岂不容乳抱。
孟子讥宋人,非其揠苗躁。
吾嘉渔父旨,雅叶贤哲操。
倘遇采诗官,斯文诚敢告。

翻译

我性情懒散,又喜欢清静,正好住在这偏僻的地方。村子背靠着江水,偶尔去走走,心里就特别安宁。农家住得远,山野寂静,正适合我放任自在的性子。出门总先拿起竹杖,见人也不戴帽子,随意得很。
南边的泾水边有个老渔夫,常带着孩子一起捕鱼。我问他为什么选择打鱼这行,他回答我时说得很有道理。他说:“我从年轻时就开始捕鱼,一直到现在白了头。鱼虾的生活习性、它们的栖息繁殖,我都懂。天地自然自有规律,不能滥捕乱捞。”他告诫我们,要珍惜万物,大小鱼要有所取舍,让它们有繁衍生息的机会。这样一天下来能有些收获,而鱼类也不会因此减少太多。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天地之下,如果伤害生灵太多,就是辜负了天地的恩德。
我看那些当官治理百姓的人,恐怕很少有这样的想法。百姓被逼到绝路,只因官府一味搜刮,没人怜悯他们、为他们担忧。今年河湖干旱,去年山洪泛滥,民间的诉状已经堆满衙门,听来就像鸟儿乱叫一样烦人。可百姓就像是将死的鸡鸭,难道就不能给它们一点孵化新生命的机会吗?孟子曾讽刺宋国有个农夫,嫌禾苗长得慢,硬把它们往上拔,结果全死了。这就是太急躁、不讲自然之道的结果。
我很佩服这位渔父的话,他的见识确实合乎贤哲的操守。假如遇到采诗的官员,我愿意把这些话写成诗文,如实禀告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