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诗·入林屋洞》

皮日休 唐代
斋心已三日,筋骨如烟轻。
腰下佩金兽,手中持火铃。
幽塘四百里,中有日月精。
连亘三十六,各各为玉京。
自非心至诚,必被神物烹。
顾余慕大道,不能惜微生。
遂招放旷侣,同作幽忧行。
其门才函丈,初若盘薄硎。
洞气黑昳ft,苔发红鬇鬡.试足值坎窞,低头避峥嵘。
攀缘不知倦,怪异焉敢惊。
匍匐一百步,稍稍策可横。
忽然白蝙蝠,来扑松炬明。
人语散澒洞,石响高玲玎。
脚底龙蛇气,头上波涛声。
有时若服匿,偪仄如见绷。
俄尔造平淡,豁然逢光晶。
金堂似镌出,玉座如琢成。
前有方丈沼,凝碧融人睛。
云浆湛不动,璚露涵而馨。
漱之恐减算,酌之必延龄。
愁为三官责,不敢携一bl.昔云夏后氏,于此藏真经。
刻之以紫琳,秘之以丹琼。
期之以万祀,守之以百灵。
焉得彼丈人,窃之不加刑。
石匮一以出,左神俄不扃。
禹书既云得,吴国由是倾。
藓缝才半尺,中有怪物腥。
欲去既嚄唶,将回又伶俜。
却遵旧时道,半日出杳冥。
屦泥惹石髓,衣湿沾云英。
玄箓乏仙骨,青文无绛名。
虽然入阴宫,不得朝上清。
对彼神仙窟,自厌浊俗形。
却憎造物者,遣我骑文星。

翻译

我已经斋戒静心三天,身体仿佛轻如烟雾,筋骨也变得极为轻盈。腰间佩戴着金色的兽形饰物,手中握着驱邪的火铃。在方圆四百里的幽深水塘中,蕴藏着日月的精华。这些水塘连绵三十六处,每一处都如同仙境一般美丽纯净。
若不是内心真正虔诚,一定会被神灵所惩罚。但我一心向往大道,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于是召集了一群心胸开阔、志趣相投的朋友,一同踏上这幽深奇险的旅程。
入口不过几尺宽,刚进去时就像穿过一个巨大的磨刀石。洞中弥漫着黑色的气息,空气中流动着晦暗不明的光影,苔藓生长得红而杂乱。脚一踩到坑洼之处,便要低头躲避突出的岩石。我们不断攀爬,不知疲倦,面对种种怪异景象也不觉惊恐。
前行百余步后,终于可以稍作休息,慢慢地行走自如。忽然一群白蝙蝠飞来,扑打着松明火把。人语声在空旷的洞中回荡,石壁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脚下仿佛有龙蛇游动的气息,头顶则似波涛翻滚的声响。
有时像被困在密闭空间里,逼仄得令人窒息;不久之后,眼前豁然开朗,一片明亮晶莹的世界展现在面前。金碧辉煌的殿堂像是雕刻而成,玉质的座位宛如精心雕琢。前方有一个方丈大小的水池,碧绿清澈,映照人眼。池中是凝而不流的仙露,清香怡人。据说用它漱口会折寿,饮用却能延年益寿。
我虽有顾虑怕被天官责罚,却也不敢带走一滴。古人曾说,夏朝的君王曾在此地藏过真经,用紫琳美玉刻写,以丹琼珍宝封存,期望流传万世,并由百位神灵守护。怎料那老者竟能偷走经书而不受刑罚?当石匣被取出的一刻,左方神灵竟未将门户关闭。
传说禹王得到了此书,吴国也因此而衰亡。如今裂缝仅有半尺宽,里面却传出腥臭之气,似乎仍有怪物潜伏。想离开时已惊呼出声,欲回头又觉孤单无依。只能沿原路返回,花了半天才走出这片幽冥之地。
鞋上沾满了泥泞和石髓,衣衫也被云中的花粉打湿。我虽有玄秘的道书,却缺乏仙人的骨格;虽写有符文,也未列入仙班之名。虽然进入了阴间的宫阙,却无法面见至高无上的神仙。
面对这神仙居住的洞窟,我不禁厌恶自己凡俗的躯壳。更怨恨造物主,为何让我骑乘文星,却又不得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