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羞诗三首》

皮日休 唐代
吾闻古君子,介介励其节。
入门疑储宫,抚己思鈇钺。
志者若不退,佞者何由达。
君臣一殽膳,家国共残杀。
此道见于今,永思心若裂。
王臣方謇謇,佐我无玷缺。
如何以谋计,中道生芽蘖。
宪司遵故典,分道播南越。
苍惶出班行,家室不容别。
玄鬓行为霜,清泪立成血。
乘遽剧飞鸟,就传过风发。
嗟吾何为者,叨在造士列。
献文不上第,归于淮之汭.蹇蹄可再奔,退羽可后歇。
利则侣轩裳,塞则友松月。
而于方寸内,未有是愁结。
未为禄食仕,俯不愧梁粝。
未为冠冕人,死不惭忠烈。
如何有是心,不能叩丹阙。
赫赫负君归,南山采芝蕨。
南荒不择吏,致我交阯覆。
绵联三四年,流为中夏辱。
懦者斗即退,武者兵则黩。
军庸满天下,战将多金玉。
刮则齐民痈,分为猛士禄。
雄健许昌师,忠武冠其族。
去为万骑风,住作一川肉。
昨朝残卒回,千门万户哭。
哀声动闾里,怨气成山谷。
谁能听昼鼙,不忍看金镞。
吾有制胜术,不奈贱碌碌。
贮之胸臆间,惭见许师属。
自嗟胡为者,得蹑前修躅。
家不出军租,身不识部曲。
亦衣许师衣,亦食许师粟。
方知古人道,荫我已为足。
念此向谁羞,悠悠颍川绿。
天子丙戌年,淮右民多饥。
就中颍之汭,转徙何累累。
夫妇相顾亡,弃却抱中儿。
兄弟各自散,出门如大痴。
一金易芦卜,一缣换凫茈。
荒村墓鸟树,空屋野花篱。
儿童啮草根,倚桑空羸羸。
斑白死路傍,枕土皆离离。
方知圣人教,于民良在斯。
厉能去人爱,荒能夺人慈。
如何司牧者,有术皆在兹。
粤吾何为人,数亩清溪湄。
一写落第文,一家欢复嬉。
朝食有麦饘,晨起有布衣。
一身既饱暖,一家无怨咨。
家虽有畎亩,手不秉镃基。
岁虽有札瘥,庖不废晨炊。
何道以致是,我有明公知。
食之以侯食,衣之以侯衣。
归时恤金帛,使我奉庭闱。
抚己愧颍民,奚不进德为。
因兹感知己,尽日空涕洟。

翻译

我听说古代的君子,都非常重视自己的节操。刚进宫门时,还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地方,心中不安,仿佛要面对刑具一般。有志向的人如果不退缩,那些奸佞小人又怎能得逞?君臣之间如果混杂不分,家国就会陷入互相残杀的局面。这种道理在今天也显现出来,让人痛心欲绝。忠直的大臣们正言不讳地辅佐我,没有丝毫瑕疵。可是为何当初谋划的事情,中途却出了岔子?御史台依照旧制,分路前往南方。仓促间离开朝堂,连与家人告别都来不及。黑发一路行走变白如霜,悲伤的眼泪流下,如同血一样红。
乘坐快马比飞鸟还急,传递文书的速度也如狂风般迅速。叹我自己是个什么人,竟然忝列培养人才的行列之中。献上的文章未能中第,只能回到淮水之滨。跛脚的蹄子还可以再次奔跑,折断羽毛的鸟儿也可以后来休息。顺境中可以结伴高车华服,逆境中则与松月为友。但在我内心深处,并没有多少愁绪。不做官求俸禄,低头吃饭也不愧对粗茶淡饭;不做高官显贵,死也不会愧对忠烈之名。既然如此,为什么我的心意不能上达天听?明明背着辜负君主的罪名,却只能归隐南山采芝挖蕨。
南方偏远之地不选贤任能,导致我在交趾惨败。战乱延续了三四年,成为中原的一大耻辱。胆小的人一打就退,好战者则穷兵黩武。天下军功多如牛毛,将领却只顾积累财富。剥削百姓如割疮出血,功劳反倒成了勇士的私利。许昌的军队勇猛忠诚,在众军之中最为突出。出征时如万马奔腾,驻守时却成了一片尸山血海。
前几天残兵败将回来,千家万户都在哭泣。哀伤的声音震动乡里,怨气凝聚成山谷中的阴云。谁还能忍受白天听到战鼓声,谁又忍心看那染血的箭头?我虽有克敌制胜之策,可惜地位低微无人听取。这些谋略只能藏在心中,惭愧的是无法告诉许昌的将士们。自问我是何等人,竟能追随前贤的脚步。家中不用缴纳军租,自身也没带过兵。但也穿着许昌的衣裳,吃着许昌的粮食。这才明白古人的教导,荫庇我已经足够。
想到这一切该向谁诉说羞愧?只有悠悠颍川的绿水流淌。丙戌年,皇帝在位之时,淮右百姓多遭饥荒。其中尤以颍水之畔最苦,逃难的人络绎不绝。夫妻相视无望,不得不抛弃怀中的孩子。兄弟各自分散,出门茫然若痴。一块金子换不来一根萝卜,一匹绢布换不来一点荸荠。村庄破败,墓边飞鸟盘旋;空屋寂寥,篱笆外野花摇曳。孩子们啃食草根,倚着桑树骨瘦如柴。老人倒毙路边,尸体横陈处处。
这时才明白圣人的教诲,原来百姓的苦难就是如此。灾祸能够夺去人的亲情,饥荒也能抹去人间温情。可悲的是那些治理百姓的人,却用不出一点良策。而我又是怎样的一个人,竟能在几亩清溪边安居。一篇落第的文章,却让一家人重展笑颜。早上吃着麦粥,清晨披着粗布衣裳。一人吃饱全家安乐,没有一句抱怨。家里虽有田地,却不亲手耕种;年岁虽有疾病,厨房仍每日炊烟升起。是什么让我能有这样的生活?是因为有贤明长官的知遇之恩。
吃的像侯爷一般,穿的也似贵人模样。归来时还有金银布帛赏赐,让我能奉养父母双亲。回想起来,我对颍川百姓真是惭愧,为何不努力提升德行?因此感念知己之情,终日独自流泪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