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三首》

韦蟾 唐代
新正圆月夜,尤重看灯时。
累塔嫌沙细,成文讶笔迟。
归牛疑燧落,过雁误书迟。
生惜兰膏烬,远为隔岁期。
举烛光才起,挥毫势竞分。
点时惊坠石,挑处接崩云。
辞异秦丞相,铭非窦冠军。
唯愁残焰落,逢玉亦俱焚。
多宝神光动,生金瑞色浮。
照人低入郭,伴月夜当楼。
熏穴应无取,焚林固有求。
夜阑陪玉帐,不见九枝留。

翻译

中秋的圆月之夜,特别适合赏灯的时候。层层叠叠的灯塔让人觉得沙子太细,写文章却嫌笔太慢。回家的牛好像看见火光落下,飞过的雁误以为是书信迟到了。生命珍贵如兰膏将尽,远望像是隔了来年的约定。举起烛光刚刚亮起,挥笔的气势已经争先恐后。点下的一笔让人惊心如坠石,挑出的一笔仿佛连接着崩云。文辞不同于秦朝的丞相,铭文也非窦家的冠军。只担心残余的火焰熄灭,遇上美玉也会一同被焚毁。珍宝散发出神奇的光芒,金光闪烁着吉祥的颜色。照在人身上低低地掠过城郭,陪伴明月夜晚倚靠高楼。熏香的洞穴没有用处,焚烧森林固然有追求。夜深时陪在玉帐边,却看不到九枝灯火的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