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柔》

佚名 先秦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刘,瘼此下民。
不殄心忧,仓兄填兮。
倬彼昊天,宁不我矜?
四牡骙骙,旟旐有翩。
乱生不夷,靡国不泯。
民靡有黎,具祸以烬。
於乎有哀,国步斯频。
国步蔑资,天不我将。
靡所止疑,云徂何往?
君子实维,秉心无竞。
谁生厉阶,至今为梗?
忧心慇慇,念我土宇。
我生不辰,逢天僤怒。
自西徂东,靡所定处。
多我觏痻,孔棘我圉。
为谋为毖,乱况斯削。
告尔忧恤,诲尔序爵。
谁能执热,逝不以濯?
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如彼遡风,亦孔之僾。
民有肃心,荓云不逮。
好是稼穑,力民代食。
稼穑维宝,代食维好?
天降丧乱,灭我立王。
降此蟊贼,稼穑卒痒。
哀恫中国,具赘卒荒。
靡有旅力,以念穹苍。
维此惠君,民人所瞻。
秉心宣犹,考慎其相。
维彼不顺,自独俾臧。
自有肺肠,俾民卒狂。
瞻彼中林,甡甡其鹿。
朋友已谮,不胥以谷。
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维此圣人,瞻言百里。
维彼愚人,覆狂以喜。
匪言不能,胡斯畏忌?
维此良人,弗求弗迪。
维彼忍心,是顾是复。
民之贪乱,宁为荼毒。
大风有隧,有空大谷。
维此良人,作为式谷。
维彼不顺,征以中垢。
大风有隧,贪人败类。
听言则对,诵言如醉。
匪用其良,复俾我悖。
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作。
如彼飞虫,时亦弋获。
既之阴女,反予来赫。
民之罔极,职凉善背。
为民不利,如云不克。
民之回遹,职竞用力。
民之未戾,职盗为寇。
凉曰不可,覆背善詈。
虽曰匪予,既作尔歌!

拼音

wǎn bǐ sāng róu, qí xià hóu xún, lǚ cǎi qí liú, mò cǐ xià mín.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刘,瘼此下民。bù tiǎn xīn yōu, cāng xiōng tián xī.不殄心忧,仓兄填兮。zhuō bǐ hào tiān, níng bù wǒ jīn? sì mǔ kuí kuí, yú zhào yǒu piān.倬彼昊天,宁不我矜?四牡骙骙,旟旐有翩。luàn shēng bù yí, mí guó bù mǐn.乱生不夷,靡国不泯。mín mí yǒu lí, jù huò yǐ jìn.民靡有黎,具祸以烬。wū hū yǒu āi, guó bù sī pín.於乎有哀,国步斯频。guó bù miè zī, tiān bù wǒ jiāng.国步蔑资,天不我将。mí suǒ zhǐ yí, yún cú hé wǎng? jūn zǐ shí wéi, bǐng xīn wú jìng.靡所止疑,云徂何往?君子实维,秉心无竞。shuí shēng lì jiē, zhì jīn wèi gěng? yōu xīn yīn yīn, niàn wǒ tǔ yǔ.谁生厉阶,至今为梗?忧心慇慇,念我土宇。wǒ shēng bù chén, féng tiān dàn nù.我生不辰,逢天僤怒。zì xī cú dōng, mí suǒ dìng chù.自西徂东,靡所定处。duō wǒ gòu mín, kǒng jí wǒ yǔ.多我觏痻,孔棘我圉。wèi móu wèi bì, luàn kuàng sī xuē.为谋为毖,乱况斯削。gào ěr yōu xù, huì ěr xù jué.告尔忧恤,诲尔序爵。shuí néng zhí rè, shì bù yǐ zhuó? qí hé néng shū, zài xū jí nì.谁能执热,逝不以濯?其何能淑,载胥及溺。rú bǐ sù fēng, yì kǒng zhī ài.如彼遡风,亦孔之僾。mín yǒu sù xīn, píng yún bù dǎi.民有肃心,荓云不逮。hǎo shì jià sè, lì mín dài shí.好是稼穑,力民代食。jià sè wéi bǎo, dài shí wéi hǎo? tiān jiàng sāng luàn, miè wǒ lì wáng.稼穑维宝,代食维好?天降丧乱,灭我立王。jiàng cǐ máo zéi, jià sè zú yǎng.降此蟊贼,稼穑卒痒。āi dòng zhōng guó, jù zhuì zú huāng.哀恫中国,具赘卒荒。mí yǒu lǚ lì, yǐ niàn qióng cāng.靡有旅力,以念穹苍。wéi cǐ huì jūn, mín rén suǒ zhān.维此惠君,民人所瞻。bǐng xīn xuān yóu, kǎo shèn qí xiāng.秉心宣犹,考慎其相。wéi bǐ bù shùn, zì dú bǐ zāng.维彼不顺,自独俾臧。zì yǒu fèi cháng, bǐ mín zú kuáng.自有肺肠,俾民卒狂。zhān bǐ zhōng lín, shēn shēn qí lù.瞻彼中林,甡甡其鹿。péng yǒu yǐ zèn, bù xū yǐ gǔ.朋友已谮,不胥以谷。rén yì yǒu yán: jìn tuì wéi g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wéi cǐ shèng rén, zhān yán bǎi lǐ.维此圣人,瞻言百里。wéi bǐ yú rén, fù kuáng yǐ xǐ.维彼愚人,覆狂以喜。fěi yán bù néng, hú sī wèi jì? wéi cǐ liáng rén, fú qiú fú dí.匪言不能,胡斯畏忌?维此良人,弗求弗迪。wéi bǐ rěn xīn, shì gù shì fù.维彼忍心,是顾是复。mín zhī tān luàn, níng wèi tú dú.民之贪乱,宁为荼毒。dà fēng yǒu suì, yǒu kòng dà gǔ.大风有隧,有空大谷。wéi cǐ liáng rén, zuò wéi shì gǔ.维此良人,作为式谷。wéi bǐ bù shùn, zhēng yǐ zhōng gòu.维彼不顺,征以中垢。dà fēng yǒu suì, tān rén bài lèi.大风有隧,贪人败类。tīng yán zé duì, sòng yán rú zuì.听言则对,诵言如醉。fěi yòng qí liáng, fù bǐ wǒ bèi.匪用其良,复俾我悖。jiē ěr péng yǒu, yǔ qǐ bù zhī ér zuò.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作。rú bǐ fēi chóng, shí yì yì huò.如彼飞虫,时亦弋获。jì zhī yīn nǚ, fǎn yǔ lái hè.既之阴女,反予来赫。mín zhī wǎng jí, zhí liáng shàn bèi.民之罔极,职凉善背。wèi mín bù lì, rú yún bù kè.为民不利,如云不克。mín zhī huí yù, zhí jìng yòng lì.民之回遹,职竞用力。mín zhī wèi lì, zhí dào wèi kòu.民之未戾,职盗为寇。liáng yuē bù kě, fù bèi shàn lì.凉曰不可,覆背善詈。suī yuē fěi yǔ, jì zuò ěr gē!虽曰匪予,既作尔歌!

翻译

桑树茂盛,树荫下阴凉。采摘嫩叶,百姓却忧伤。心中愁苦不断,胸中郁闷难当。高高的天空啊,难道不怜悯我?四匹马拉车飞奔,旗帜飘扬。乱世难以平息,天下无一国安宁。百姓没有安宁日子,灾难如灰烬般降临。唉,悲哀啊,国家命运频繁动荡。国家的路已无资源,上天也不再相助。不知该往何处安身,能去哪里呢?君子坚守正心,不与人争。是谁制造了祸端,至今仍为灾殃?心中忧虑重重,思念故土家园。我生不逢时,遭遇天怒。从西到东,无处安身。多灾多难,边境也岌岌可危。谋划谨慎,乱局却越来越严重。告诉你这些忧患,教导你如何升官。谁能抓住热锅,却不洗一洗?怎么能做好事,反而一起沉沦?就像逆风而行,气闷难忍。百姓心中有敬畏,却无法实现。喜欢农耕,努力劳作以养活自己。农耕是宝,代劳养活人真好?天降灾祸,灭亡我的君王。带来害虫,庄稼全被破坏。悲痛中国,百姓终将荒芜。没有力量,只能思念苍天。只有这位贤君,是百姓所仰望。他用心明理,慎重选择辅佐之人。那些不顺从的人,独自做出好事。他们内心自私,使百姓陷入疯狂。看那树林中的鹿群,成群结队。朋友已经背叛,不再互相帮助。人们常说:进退两难。只有圣人,看得远。而愚人,反而高兴得发疯。不是不会说话,为何如此畏惧?只有善良的人,不求也不引导。那些狠心的人,只顾自己反复无常。百姓贪图动乱,宁愿忍受毒害。大风吹过山道,空旷山谷回响。只有这良人,才是好的榜样。那些不顺从的人,行为污浊。大风刮过山道,贪婪之人败坏族类。听好话就应答,背诵的话却像醉酒。不用好人,反而让我糊涂。唉,你们朋友,我岂会不知道这样做?就像飞虫,有时也会被捕获。我已经靠近你,你却反而威胁我。百姓没有准则,专爱背信弃义。做对百姓不利的事,好像不能胜任。百姓走邪路,争斗不断。百姓还未安定,却成了盗贼。说不行,反而背地里骂。虽然说不是我做的,但我也为你写下了这首歌!

赏析

桑柔鉴赏  全诗十六章,前八章每章八句,刺厉王失政,好利而暴虐,以致民不聊生,故激起民怨;后八章每章六句,责同僚,然亦道出厉王用人不当,用人不当亦厉王之过失。故毛传总言为刺厉王。  首章以桑为比,桑本茂密,荫蔽甚广,因摘采至尽而剥落稀疏。比喻百姓下民,受剥夺之深,不胜其苦,故诗人哀民困已深,呼天而诉曰:“倬彼昊天,宁不我矜。”意谓:高明在上的苍天啊,怎么不给我百姓以怜悯呢!诗意严肃,为全诗之主旨。  次章至第四章,述祸乱之本,乃是缘于征役不息,民无安居之所。“四牡骙骙,旟旐有翩”,谓下民已苦于征役,故见王室之车马旌旗,而痛心疾首曰:“乱生不夷,靡国不泯。民靡有黎,具祸以烬。”意思是说:乱子不平息国家就要灭亡,现 在民间黑发的丁壮已少,好比受了火灾很多人都成为灰烬了。国以民为本,民瘼深重,而国危矣。诗人对此情况,更大声疾呼云:“於乎有哀,国步斯频!”感叹国运危蹙,必无长久之理,必致蹈危亡之祸。三章感叹民穷财尽,而天不助我,人民无处可以安身,不知往何处为好,因而引起君子的深思。君子本无欲无求,扪心自问没有争权夺利之心,但念及国家前途,不免发出谁实为此祸根,至今仍为民之病害的浩叹。四章感慨“我生不辰,逢天僤怒”。“我生不辰”,谓生不逢时。诗人之言如此,可见内心殷忧之深。他从人民的角度出发,痛感人民想安居,而从西到东,没有能安居的处所。人民怀念故土故居,而故土故居都因征役不息不能免于祸乱。人民既受多种灾难的侵袭,更担心外患侵凌,御侮极为迫切。天怒民怨,而国王不恤民瘼,不思改变国家的政治,因此诗人忧心如捣,为盼国王一悟而不可得深怀忧愤。仅此四章,已可见暴政害民,深重到何等程度。  五章至八章,是诗人申述为国之道,再进忠言。五章首二句“为谋为毖,乱况斯削”,是说谋虑周到,做事慎重,祸乱的情况就可以削减。继言“告尔忧恤,诲尔序爵”;是以老臣的口气,诫教国王:必须忧恤国事,慎于授官拜爵,选用贤能。解救国家之急难,有如解救炎热。解救炎热,要用凉水,好比解救国家危难,必须任用贤良。诗人用“谁能执热,逝不以濯”等语,谆谆告诫,陈述利害,可谓语重心长,譬喻也很确当。六章七章,从爱护人民的观点出发,表明百姓都很善良,他们勤于稼穑,以耕种养活“力民代食”的人(“力民代食”指官府役使人民劳动,取其收获养活自己)。因此官府要体恤民情,爱护人民,是为政的首要大事。六章“如彼遡风,亦孔之僾”,是说国王为政,不得人心,人民就如向着逆风,感到窒息丧气。人民虽有进取之心,但征役过重,剥夺过多,他们必然会产生难于效力之感。七章叙天降灾害,祸乱频仍,执政者只知聚敛,没有顾念人民认真救灾。由于为政昏乱,所以人民倍感痛苦。在诗中,诗人用人民的口气,警示国王,一则曰:人怨则天怒,天降丧乱,将灭我所立之王;再则曰:降此蟊贼之虫,庄稼都受到虫害而失收,天灾正是天之惩戒。下曰“哀恫中国,具赘卒荒”,则是感念人民受灾痛苦,连缀的土地,都受灾荒芜,而执政者昏乱,没有领导人民合力救灾,因而也不能感念上天减轻灾难。  诗的第八章再从用人的角度出发,言人君有顺理有不顺理,用人有当有不当。贤明的国君明于治道,顺情达理能认真考虑选用他的辅相。不顺理的君王,则与之相反自以为是,把小人当作善良,因此使得人民迷惑而致发狂。  以上八章是诗的前半,也是诗的主体,总说国家产生祸乱的原因,是由于厉王好货暴政,不恤民瘼,不能用贤,不知纳谏,以致民怨沸腾,而诗人有“谁生厉阶,至今为梗”之悲慨。  后八章责同僚之执政者,不以善道规范自己,缺乏远见,只知逢迎君王,加速了国家的危亡,更引起人民的怨恨。诗人感慨小人当权,也是厉王的过失,因而作成此诗,希望引起鉴戒。  第九章以“瞻彼中林,甡甡其鹿”两句起兴。鹿之为物,性喜群居,相亲相善。今同僚朋友,反而相谮,不能以善道相助,是不如中林之鹿。故诗人感慨“上无明君,下有恶俗”(朱熹《诗集传》)而有“进退维谷”之叹。  第十章、十一章,用对比手法,指责执政者缺乏远见,他们阿谀取容,自鸣得意,他们存有畏忌之心,能进言而不进言,反覆瞻顾,于是贤者避退,不肖者进,于是人民惨遭荼毒而造成变乱。诗人指出执政者倘为圣明之人,必能高瞻远瞩,明见百里,倘若执政者是愚人,他们目光短浅,倒行逆施,做了坏事,反而狂妄欣喜。这是祸乱之由。诗人又说:“维此良人,弗求弗迪。维彼忍心,是顾是复。”表明贤者不求名不争位,忍心之不肖者,则与之相反,多方钻营,唯名利是图;国事如斯而国王不察,亲小人,远贤人,于是百姓难忍荼毒,祸乱生矣。  第十二章、十三章以“大风有隧”起兴,先言大风之行,必有其隧;君子与小人之行也是各有其道。大风行于空谷之中,君子所行的是善道,小人不顺于理,则行于污垢之中。次言大风之行,既有其隧;贪人之行,亦必败其类。征之事实,无有或爽。盖厉王此时,用贪人荣夷公为政,荣公好专利,厉王悦之。芮良夫谏不听,反遭忌恨。故诗中有“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悖”之语。可知厉王对于阿谀奉承他的话语,就听得进,进行对答,而听到忠谏之言就不予理睬。不用善良的人,反以进献忠言的人为狂悖,国家不能不危亡。  第十四章慨叹同僚朋友,专利敛财,虐民为政,不思翻然悔改,反而对尽忠的诗人进行威吓,所以诗人再作告诫。诗人说:“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作,如彼飞虫,时亦弋获。”意思是说:可叹你们这些同僚,我难道不知你们的所作所为?你们对国家有极大的危害,好比那些飞鸟,有时候也会被人捕获,国家动乱危亡,你们也不会有好的下场。诗人如此警诫,可渭声情俱历。可惜此辈小人,无动于衷,所以诗人在此章的结尾,以“既之阴女,反予来赫”作结,再次警告这些人说:我已熟悉你们的底细,你们对我也无所施其威吓了。  在第十五章中,诗人继第九至十四章指责执政臣僚诸种劣迹之后,更缕陈人民之所以激成暴乱的原因,实为执政者之咎,执政者贪利敛财,推行暴政,导致民怨沸腾,民无安居之所,痛苦无处诉说,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怨恨官府,走邪僻之路。此章诗云:“民之罔极,职凉善背。”指出人民之所以失去是非准则,是因为官府执政者推行苛政违背道理。“民之回遹,职竞用力”。指出人民之所以走向邪僻,是由于官府执政者尚力而不尚德。不仅如此,诗中还指出,执政者做对人民不利的事,唯恐不得其胜(意谓极其残酷)。谴责极为严正。诗人忧国之热忱,同情人民之深切,于此可见。《诗集传》所称此人此辈,即指助厉王为虐之荣夷公等,小人当权,加速国家之危亡,诚足引为鉴诫。  末章承前,言民之所以未得安定,是由于执政者以盗寇的手段,对他们进行掠夺,所以他们也不得不为盗为寇。上为盗寇之行,民心不能安定。诗人又以“凉曰不可,覆背善詈”两句,表示:我虽忠告你们,却又不被你们接受,反而在背后诅咒我。最后归结到作诗的缘由:“虽曰匪予,既作尔歌。”意谓:尽管你们诽谤我,我还是为你们作了这首歌,以促成你们的省悟。  此诗既叹百姓之困穷,又伤国事之昏乱;既探祸乱之根,又言救乱之道;既叹生不逢时,又伤救世无力;既指斥国君之昏庸,又斥群僚不敢进言;既斥责小人乱国之行,又指斥王之不能用贤。诗中显示出一种沉郁和忧伤的情调。  从诗的语言来看,全诗语言朴直而多变化,直陈己意,不事雕饰而寄意深长。其中许多用语,至今还被引用,还具有活力。如“倬彼昊天,宁不我矜”,此呼天之词也。“乱生不夷,靡国不泯”,此忧时之词也。“谁生厉阶,至今为梗”,此愤世之词也。“谁能执热,逝不以濯”,此善譬之词也。“人亦有言,进退维谷”,此言处世之词也。古代语词,虽至西周,尚未发展到完美的程度,所以诗中多用通假字来满足表意的需要,有些词语,甚至解说纷纭,难有确意,但根据诗的主旨,仔细思考,还是可以顺理成章,得到合情合理的解说的,因为文字本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高度的操纵文字能力。  从表现手法来看,这首长诗,运用了比喻、反诘、衬托、夸张、对比等多种手法。

分析

桑柔创作背景  这是西周卿士芮良夫(芮伯)谴责周厉王暴虐昏庸,任用非人,终于乱政而作的诗。周厉王被流放于彘在其三十七年(前842年),这首诗当作于此年前后。《左传·文公元年》有秦伯赋周芮良夫之诗的记载,而所赋的诗句就是此诗第十三章。《毛诗序》云:“《桑柔》,芮伯刺厉王也。”《史记·周本纪》载厉王事云:“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荣夷公,芮良夫谏,厉王不听,卒用荣公为卿士用事。王行暴虐侈傲,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年,乃相与畔袭厉王,王出奔彘。”王符《潜夫论·遏利篇》引鲁诗说云:“昔周厉王好专利,芮良夫谏而不入,退赋《桑柔》之诗以讽,言是大风也,必将有遂,是贪民也,必将败其类。王又不悟,故遂流王于彘。”有人据此认为此诗之作当在荣公为卿士后,去周厉王流彘之年不甚远;也有人认为此诗大约写在周厉王流彘之后,当时大乱未已,百姓流亡,朝臣仍然为非作歹。此诗所责执政之臣,当为荣夷公。他与芮伯为同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