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刘》

佚名 先秦
笃公刘,匪居匪康。
乃埸乃疆,乃积乃仓;
乃裹餱粮,于橐于囊。
思辑用光,弓矢斯张;
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笃公刘,于胥斯原。
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
陟则在巘,复降在原。
何以舟之?
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笃公刘,逝彼百泉。
瞻彼溥原,乃陟南冈。
乃觏于京,京师之野。
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笃公刘,于京斯依。
跄跄济济,俾筵俾几。
既登乃依,乃造其曹。
执豕于牢,酌之用匏。
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笃公刘,既溥既长。
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其军三单,度其隰原。
彻田为粮,度其夕阳。
豳居允荒。
笃公刘,于豳斯馆。
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理。
爰众爰有,夹其皇涧。
溯其过涧。
止旅乃密,芮鞫之即。

拼音

dǔ gōng liú, fěi jū fěi kāng.笃公刘,匪居匪康。nǎi yì nǎi jiāng, nǎi jī nǎi cāng nǎi guǒ hóu liáng, yú tuó yú náng.乃埸乃疆,乃积乃仓;乃裹餱粮,于橐于囊。sī jí yòng guāng, gōng shǐ sī zhāng gān gē qī yáng, yuán fāng qǐ xíng.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dǔ gōng liú, yú xū sī yuán.笃公刘,于胥斯原。jì shù jì fán, jì shùn nǎi xuān, ér wú yǒng tàn.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zhì zé zài yǎn, fù jiàng zài yuán.陟则在巘,复降在原。hé yǐ zhōu zhī? wéi yù jí yáo, bǐng běng róng dāo.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dǔ gōng liú, shì bǐ bǎi quán.笃公刘,逝彼百泉。zhān bǐ pǔ yuán, nǎi zhì nán gāng.瞻彼溥原,乃陟南冈。nǎi gòu yú jīng, jīng shī zhī yě.乃觏于京,京师之野。yú shí chǔ chù, yú shí lú lǚ, yú shí yán yán, yú shí yǔ yǔ.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dǔ gōng liú, yú jīng sī yī.笃公刘,于京斯依。qiàng qiàng jì jì, bǐ yán bǐ jǐ.跄跄济济,俾筵俾几。jì dēng nǎi yī, nǎi zào qí cáo.既登乃依,乃造其曹。zhí shǐ yú láo, zhuó zhī yòng páo.执豕于牢,酌之用匏。shí zhī yǐn zhī, jūn zhī zōng zhī.食之饮之,君之宗之。dǔ gōng liú, jì pǔ jì zhǎng.笃公刘,既溥既长。jì jǐng nǎi gāng, xiāng qí yīn yáng, guān qí liú quán.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qí jūn sān dān, dù qí xí yuán.其军三单,度其隰原。chè tián wèi liáng, dù qí xī yáng.彻田为粮,度其夕阳。bīn jū yǔn huāng.豳居允荒。dǔ gōng liú, yú bīn sī guǎn.笃公刘,于豳斯馆。shè wèi wèi luàn, qǔ lì qǔ duàn, zhǐ jī nǎi lǐ.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理。yuán zhòng yuán yǒu, jiā qí huáng jiàn.爰众爰有,夹其皇涧。sù qí guò jiàn.溯其过涧。zhǐ lǚ nǎi mì, ruì jū zhī jí.止旅乃密,芮鞫之即。

翻译

忠厚的公刘啊,从不贪恋安逸享乐。他丈量土地划清疆界,粮食堆满仓廪;备足干粮装进布袋,袋口扎得整整齐齐。凝聚民心彰显荣耀,腰间弓箭铮铮作响;举起盾斧整肃军容,带领族人踏上征途。
忠厚的公刘啊,驻足在这片广袤平原。子民日益繁衍生息,人心归顺政令通畅,处处洋溢着欢欣笑颜。他时而登上孤峰远眺,时而步入谷地巡察。腰间美玉琅琅相击,青玉瑶佩叮咚作响,镶宝刀鞘微微颤动。
忠厚的公刘啊,踏遍百泉奔涌之地。眺望辽阔丰饶原野,又登临南面山冈勘察。终于寻得理想城址,在这都城郊野之间。人们在此安居乐业,客商络绎搭建屋舍,欢声笑语萦绕四野,热络交谈此起彼伏。
忠厚的公刘啊,在京都建起家园。群臣庄重缓步而来,铺设筵席安放案几。宾客登堂依席就座,祭祀牲畜早备齐全。圈中捉猪烹煮宴饮,葫芦瓢中斟满佳酿。宴飨之礼周全备至,尊他为君奉为宗主。
忠厚的公刘啊,开拓疆土绵延千里。立表测影定位山冈,勘察南北阴阳向背,探查水源河道走向。军制设为三班轮替,丈量洼地开垦平原。整治田亩广种食粮,向西拓展延伸边界,豳地沃野辽阔无垠。
忠厚的公刘啊,在豳地营建宫室。横渡渭水劈波斩浪,采来砺石锻制器具,房基夯得整整齐齐。迁居民众日益增多,沿着皇涧两岸聚居,顺着过涧溯源而上。定居队伍连绵不绝,直至水湾尽处扎根。

赏析

公刘鉴赏  此诗共六章,每章六句,均以“笃公刘”发端,从这赞叹的语气来看,必是周之后人所作,着重记载了公刘迁豳以后开创基业的史实。  诗之首章写公刘出发前的准备。他在邰地划分疆界,领导人民勤劳耕作,将丰收的粮食装进仓库,制成干粮,又一袋一袋包装起来。接着又挽弓带箭,拿起干戈斧钺各种武器,然后浩浩荡荡向豳地进发。以下各章写到达豳地以后的各种举措,他先是到原野上进行勘察,有时登上山顶,有时走在平原,有时察看泉水,有时测量土地。然后开始规划哪里种植,哪里建房,哪里养殖,哪里采石……一切安顿好了,便设宴庆贺,推举首领。首领既定,又组织军队,进行防卫。诗篇将公刘开拓疆土、建立邦国的过程,描绘得清清楚楚,仿佛将读者带进远古时代,观看了一幅先民勤劳朴实的生活图景。  整篇之中,突出地塑造了公刘这位人物形象。他深谋远虑,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他在邰地从事农业本可以安居乐业,但他“匪居匪康”,不敢安居,仍然相土地之宜,率领人民开辟环境更好的豳地。作为部落之长,他很有组织才能,精通领导艺术。出发之前,他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必待兵精粮足而后启行。既到之后,不辞劳苦,勘察地形,规划建设,事无巨细,莫不躬亲。诗云:“陟则在巘,复降在原。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他身上佩带着美玉宝石和闪闪发光的刀鞘,登山涉水,亲临第一线,这样具有光辉形象的领导者,自然得到群众的拥护,也自然会得到后世学者的赞扬。  诗中不仅写了作为部落之长的公刘,而且也写了民众,写了公刘与民众之间齐心协力、患难与共的关系。诗云:“思辑用光。”又云:“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是说他们思想上团结一致,行动上紧紧相随,人人心情舒畅,没有一个在困难面前唉声叹气。“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诗人用了一组排比句,讴歌了人们在定居以后七嘴八舌、谈笑风生的生动场面。  看来在公刘的时代,似乎既有一定的组织纪律,也有一定的民主自由。诗云:“跄跄济济,俾筵俾几。既登乃依,乃造其曹。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在欢庆的宴会上,人们依次入座,共享丰盛的酒肴。在酒足饭饱之际,人们共同推举首领,这中间似可窥见先民政治生活的一个缩影。  此诗的特点是在行动中展示当时的社会风貌,在具体场景中刻画人物形象。无论是“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的行进行列,无论是“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的勘察情景,都将人与景结合起来描写,因而景中有人,栩栩如生。微感不足的是写勘察的地方较多,二、三、五、六四节虽各有侧重,然重复之处亦在所难免。这大概是由于当时部落的生活还比较单纯,其他无甚可写所致。然而在那个时代能有这样的史诗,确也难能可贵。

分析

公刘创作背景  《诗序》说此诗是召康公戒周成王之作。其上承《大雅·生民》,下接《大雅·緜》。《大雅·生民》写周人始祖在邰(故址在今陕西武功县境内)从事农业生产;此篇写公刘由北豳迁豳开疆创业;而《大雅·緜》诗则写古公亶父自豳迁居岐下(在今陕西岐县),以及文王继承遗烈,使周之基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公刘,陆德明《经典释文》引《尚书大传》云:“公,爵;刘,名也。”后世多合而称之曰公刘。夏太康之时,后稷的儿子不窋失其职守,自窜于戎狄。不窋生了鞠陶,鞠陶生了公刘。公刘迁豳,恢复了后稷所从事的农业,人民逐渐富裕。“乃相土地之宜,而立国于豳之谷焉”(见《豳风》朱熹《诗集传》)。  《诗集传》谓:“旧说召康公以成王将莅政,当戒以民事,故咏公刘之事以告之曰:‘厚者,公刘之于民也!”’若是成王时召康公所作,则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前后,可见公刘的故事在周人中已流传好几代,至此时方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