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醉》

佚名 先秦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
君子万年,介尔景福。
既醉以酒,尔肴既将。
君子万年,介尔昭明。
昭明有融,高朗令终,令终有俶。
公尸嘉告。
其告维何?
笾豆静嘉。
朋友攸摄,摄以威仪。
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类维何?
室家之壶。
君子万年,永锡祚胤。
其胤维何?
天被尔禄。
君子万年,景命有仆。
其仆维何?
釐尔女士。
釐尔女士,从以孙子。

拼音

jì zuì yǐ jiǔ, jì bǎo yǐ dé.既醉以酒,既饱以德。jūn zǐ wàn nián, jiè ěr jǐng fú.君子万年,介尔景福。jì zuì yǐ jiǔ, ěr yáo jì jiāng.既醉以酒,尔肴既将。jūn zǐ wàn nián, jiè ěr zhāo míng.君子万年,介尔昭明。zhāo míng yǒu róng, gāo lǎng lìng zhōng, lìng zhōng yǒu chù.昭明有融,高朗令终,令终有俶。gōng shī jiā gào.公尸嘉告。qí gào wéi hé? biān dòu jìng jiā.其告维何?笾豆静嘉。péng yǒu yōu shè, shè yǐ wēi yí.朋友攸摄,摄以威仪。wēi yí kǒng shí, jūn zǐ yǒu xiào zǐ.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xiào zǐ bù kuì, yǒng xī ěr lèi.孝子不匮,永锡尔类。qí lèi wéi hé? shì jiā zhī hú.其类维何?室家之壶。jūn zǐ wàn nián, yǒng xī zuò yìn.君子万年,永锡祚胤。qí yìn wéi hé? tiān bèi ěr lù.其胤维何?天被尔禄。jūn zǐ wàn nián, jǐng mìng yǒu pū.君子万年,景命有仆。qí pū wéi hé? lí ěr nǚ shì.其仆维何?釐尔女士。lí ěr nǚ shì, cóng yǐ sūn zi.釐尔女士,从以孙子。

翻译

酒已喝醉,德已饱足。君子长寿百年,愿你享有大福。
酒已喝醉,菜肴已经上齐。君子长寿百年,愿你光明显赫。
光明显赫,高大明朗,善终有始。公尸传下美好告诫。
这告诫是什么?是豆子和干肉洁净美好。朋友相互辅助,用的是威仪。
威仪非常得体,君子有孝顺的子孙。孝子之德不枯竭,永远赐给你同类。
你的同类是什么?是家庭的和睦。君子长寿百年,永远赐你福禄。
你的子孙是什么?是上天赐予的福分。君子长寿百年,天命常在。
这天命是什么?是赐给你女子。赐给你女子,就跟着孙子辈辈相传。

赏析

既醉鉴赏  此诗通篇都是祝福词。全诗以“既”字领起,用的虽是赋法,但并不平直,相反,其突兀的笔致深堪咀嚼。而“既醉以酒”,表明神主已享受了祭品;“既饱以德”,表明神主已感受到主祭者周王的一片诚心,更为下文祝官代表神主致辞祝福作了充分的铺垫。享受了主祭者献上的丰盛的美酒佳肴,对他的拳拳之意不能无动于衷。因此,神主愿意赐给献祭人各种福分,自然是顺理成章之事。  诗的前两章,讲的都是享受了酒食祭品的神主的心满意足之情,他深感主祭者礼数周到,便预祝他万年长寿,能永远获得神所赐的幸福光明。而第三章末二句“令终有俶,公尸嘉告”,直接点出公尸,说明下文均为神主具体的祝福之辞,诚如陈子展所云,“为一篇承上启下之关键”。如果把此诗比为一篇小说,则前两章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法,而后五章用的是第三人称叙述法,第三章则是两者的过渡。“其告维何”“其类维何”“其胤维何”“其仆维何”云云,等于现代汉语“他的……是什么?他的……是……”这样的结构。这五章中,除第三章是答谢献祭人的隆重礼节外,其余四章都是祝福的具体内容。从尽孝、治家、多仆几个方面娓娓道来,显出神意之确凿。诗的中心词不外“德”“福”二字,主祭者周王有德行,他的献祭充分体现了他的德行,因此神就必然要降福于他。而神主所宣布的将赐之福,在诗中主要是属于家庭方面而不是属于军国方面的,颇显示出此诗颂祷的倾向性,对一般读者来说这似乎也更有亲切感。  从诗的艺术手法看,善于运用半顶针修辞格是此篇的一个特色。《诗经》中运用顶针修辞手法屡见不鲜,但像此篇这样上文尾句与下文起句相互绾结,而重复只在上句的末一字与下句的第二字那样的修辞方法(姑称之为半顶针修辞),却是并不多见的。其实,接第三章“公尸嘉告”句的第四章“其告维何”句、接第五章“永锡尔类”句的第六章“其类维何”句、接第六章“永锡祚胤”句的第七章“其胤维何”句、接第七章“景命有仆”句的第八章“其仆维何”句,若改为“嘉告维何”“尔类维何”“祚胤维何”“有仆维何”,也完全可以,这样各章之间便以纯粹的顶针格相贯连。但此篇的作者却蹊径别出,不取上下章衔接文字完全重复的纯顶针格,而仍收“蝉联而下,次序分明”(方玉润《诗经原始》)之效,并别具曲折灵动之势,实在令人拍案叫绝。这章与章的半顶针衔接又与各章章内的纯顶针修辞(如“高朗令终”与“令终有俶”、“朋友攸摄”与“摄以威仪”、“君子有孝子”与“孝子不匮”)连成一片,产生了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效。由此可见,颂诗的表现力也相当强。

分析

既醉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主旨与背景,历来有多种观点。严粲《诗缉》认为:“此诗成王祭毕而燕(宴)臣也。”朱熹《诗集传》则说此诗系“父兄所以答《行苇》之诗”。程俊英《诗经译注》谓此诗“是周王祭祀祖先,祝官代表神主对主祭者周王的祝辞”。高亨《诗经今注》说“这首诗当是祝官致嘏辞后所唱的歌(可称为嘏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