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我年三首》

白居易 唐代
我年五十七,荣名得几许。
甲乙三道科,苏杭两州主。
才能本浅薄,心力虚劳苦。
可能随众人,终老于尘土。
我年五十七,归去诚已迟。
历官十五政,数若珠累累。
野萍始宾荐,场苗初絷维。
因读管萧书,窃慕大有为。
及遭荣遇来,乃觉才力羸。
黄纸诏频草,朱轮车载脂。
妻孥及仆使,皆免寒与饥。
省躬私自愧,知我者微之。
永怀山阴守,未遂嵩阳期。
如何坐留滞,头白江之湄。
我年五十七,荣名得非少。
报国竟何如,谋身犹未了。
昔尝速官谤,恩大而惩小。
一黜鹤辞轩,七年鱼在沼。
将枯鳞再跃,经铩翮重矫。
白日上昭昭,青云高渺渺。
平生颇同病,老大宜相晓。
紫绶足可荣,白头不为夭。
夙怀慕箕颍,晚节期松筱。
何当阙下来,同拜陈情表。

翻译

我今年五十七岁了,所获得的荣耀和名声也不算少了。曾考中过三次进士科举,先后担任苏州、杭州两地的地方官。其实我的才能并不高,只因用心良苦、竭尽全力。但终究是否能像普通人那样,在平凡中度过一生呢?
回顾为官十五年,经历的职位多得像一串珠子。最初是靠他人推荐入仕,后来也曾在朝堂上崭露头角。读着管仲、萧何的传记,心中暗暗向往能有一番大作为。可等到真正受到重用时,才感到自己的能力实在有限。多次起草皇帝的诏书,乘坐华贵的朱轮马车,妻儿仆从也都衣食无忧。每当反省自己,总觉得惭愧,唯有知己微之最了解我。我一直怀念在山阴做官的日子,却未能实现归隐嵩阳的心愿。为何至今仍滞留于此,头发都白了还徘徊在江边?
我今年五十七岁,所得到的荣名并不少。但对国家的贡献如何呢?个人前途却还未完全安排妥当。早年曾因直言被贬,幸而恩典宽厚、惩罚轻微。一次贬斥如仙鹤离开殿堂,整整七年如同鱼困池中。如今枯鳞再跃,断羽重飞,阳光照耀天空,青云高远辽阔。我与你平生遭遇相似,年纪大了更应彼此理解。紫绶金章已足够荣耀,白发终老也算长寿。早年仰慕许由、巢父那样的高人,晚年也希望像松竹一样清高自守。何时我们能一起站在朝廷之下,共同上表陈述心志与情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