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言》

佚名 先秦
悠悠昊天,曰父母且。
无罪无辜,乱如此幠。
昊天已威,予慎无罪。
昊天大幠,予慎无辜。
乱之初生,僭始既涵。
乱之又生,君子信谗。
君子如怒,乱庶遄沮。
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君子屡盟,乱是用长。
君子信盗,乱是用暴。
盗言孔甘,乱是用餤。
匪其止共,维王之邛。
奕奕寝庙,君子作之。
秩秩大猷,圣人莫之。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跃跃毚兔,遇犬获之。
荏染柔木,君子树之。
往来行言,心焉数之。
蛇蛇硕言,出自口矣。
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彼何人斯?
居河之麋。
无拳无勇,职为乱阶。
既微且尰,尔勇伊何?
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

拼音

yōu yōu hào tiān, yuē fù mǔ qiě.悠悠昊天,曰父母且。wú zuì wú gū, luàn rú cǐ hū.无罪无辜,乱如此幠。hào tiān yǐ wēi, yǔ shèn wú zuì.昊天已威,予慎无罪。hào tiān dà hū, yǔ shèn wú gū.昊天大幠,予慎无辜。luàn zhī chū shēng, jiàn shǐ jì hán.乱之初生,僭始既涵。luàn zhī yòu shēng, jūn zǐ xìn chán.乱之又生,君子信谗。jūn zǐ rú nù, luàn shù chuán jǔ.君子如怒,乱庶遄沮。jūn zǐ rú zhǐ, luàn shù chuán yǐ.君子如祉,乱庶遄已。jūn zǐ lǚ méng, luàn shì yòng zhǎng.君子屡盟,乱是用长。jūn zǐ xìn dào, luàn shì yòng bào.君子信盗,乱是用暴。dào yán kǒng gān, luàn shì yòng tán.盗言孔甘,乱是用餤。fěi qí zhǐ gòng, wéi wáng zhī qióng.匪其止共,维王之邛。yì yì qǐn miào, jūn zǐ zuò zhī.奕奕寝庙,君子作之。zhì zhì dà yóu, shèng rén mò zhī.秩秩大猷,圣人莫之。tā rén yǒu xīn, yǔ cǔn duó zhī.他人有心,予忖度之。yuè yuè chán tù, yù quǎn huò zhī.跃跃毚兔,遇犬获之。rěn rǎn róu mù, jūn zǐ shù zhī.荏染柔木,君子树之。wǎng lái xíng yán, xīn yān shù zhī.往来行言,心焉数之。shé shé shuò yán, chū zì kǒu yǐ.蛇蛇硕言,出自口矣。qiǎo yán rú huáng, yán zhī hòu yǐ.巧言如簧,颜之厚矣。bǐ hé rén sī? jū hé zhī mí.彼何人斯?居河之麋。wú quán wú yǒng, zhí wèi luàn jiē.无拳无勇,职为乱阶。jì wēi qiě zhǒng, ěr yǒng yī hé? wèi yóu jiāng duō, ěr jū tú jǐ hé?既微且尰,尔勇伊何?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

翻译

高远无边的苍天啊,本应像父母一样庇护我们。可如今无辜的人们却遭受如此深重的祸乱。苍天已经发怒了,我小心谨慎,并没有罪过。苍天实在太过暴烈,我虽小心谨慎,却是无辜之人。
祸乱刚起的时候,谣言初起却被宽容放任;祸乱再次发生,是因为君子听信了谗言。如果君子能对谗言愤怒抵制,祸乱或许很快就会平息;如果君子能亲近贤人善士,祸乱也许很快就结束。君子反复与小人结盟,反而助长了祸乱的发展;君子信任盗贼一样的人,祸乱因此更加猖獗。那些甜言蜜语听起来很动听,只会让祸乱越演越烈。他们不但不忠于职守,还给君王带来无穷的忧患。
那庄严宏伟的宗庙和寝殿,是君子所修建的;那井然有序的大政方针,是圣人所谋划的。别人心里在想什么,我都能揣测出来。就像那只狡猾的野兔,一跃而起,最终被猎犬擒获。柔嫩坚韧的树木,是君子亲手栽种的;那些流传的流言蜚语,我也用心去分析辨别。那些夸夸其谈的大话,随口就说出来;巧言如簧,脸皮厚得令人厌恶。
那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他住在黄河边上。既没有力量,也没有勇气,只是祸乱的根源。他身体瘦弱又有残疾,哪来的勇气可言?就算他的计谋再多,他手下又能有多少人呢?

赏析

巧言鉴赏  此诗主题在于忧谗忧谤,同时揭露了谗言惑国的卑鄙行径。作者应是饱受谗言之苦,全诗写得情感异常激愤,通篇直抒胸臆,毫无遮拦。起调便是令人痛彻心肺的呼喊:“悠悠昊天,曰父母且。无罪无辜,乱如此幠。”随即又是苍白而带有绝望的申辩:“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昊天泰幠,予慎无辜!”情急愤急之下,作者竟无法用实情加以洗刷,只是面对苍天,反覆地空喊,这正是蒙受奇冤而又无处伸雪者的典型表现。  二、三两章,情感稍缓,作者痛定思痛后对谗言所起,乱之所生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与揭露。在作者看来,进谗者固然可怕、可恶,但谗言乱政的根源不在进谗者而在信谗者,因为谗言总要通过信谗者起作用。谗言如同鸦片,人人皆知其毒性,但它又总能给人带来眼前的虚幻的快感。因此,如果不防患于未然,一旦沾染,便渐渐使人产生依赖感,最终为其所害,到时悔之晚矣。作者在第四章中的描述实际上说明了一个道理:天子的独特处境、地位使其天生地缺乏这种免疫力。故与其说刺小人,毋宁说在刺君子。可谓深刻至极。此二章句句如刀,刀刀见血,将“君子信谗”的过程及结局解剖得丝丝入扣,筋骨毕现。“盗言孔甘,乱是用餤”是送给后世当政者的一付清醒剂。盖因听谗者比之进谗者责任更大,故先刺之。可见愤激的情感并未使作者丧失理智。  四、五两章,形同漫画,又活画出进谗者阴险、虚伪的丑陋面目。他们总是为一己之利,而置社稷、民众于不顾,处心积虑,暗使阴谋,欲置贤良之士于死地而后快。但险恶的内心表现出来的却是花言巧语、卑琐温顺,在天子面前,或“蛇蛇硕言”,或“巧言如簧”。作者的描绘入木三分,揭下了进谗者那张赖以立身的画皮,令人有“颜之厚矣”终不敌笔锋之利矣的快感。  末章具体指明进谗者为何人。因指刺对象的明晰而使诗人的情感再次走向剧烈,以至于按捺不住,直咒其“既微且尰”,可见作者对进谗者的恨之入骨。那“居河之麋”的交待,使读者极易联想起躲在水边“含沙射影”的鬼蜮。然而,无论小人如何猖獗,就如上章所言“跃跃毚兔”,最终会“遇犬获之”。因为小人的鼠目寸光,使他们在获得个人利益的同时,往往也将自己送上了绝路。从这个角度看,作者不仅深刻地揭露了进谗者的丑恶,也清醒地看到了进谗者的可耻下场。  此诗虽是从个人遭谗人手,但并未落入狭窄的个人恩怨之争,而是上升到谗言误国、谗言惑政的高度加以批判,因此,不仅感情充沛,而且带有了普遍的历史意义与价值,这正是此诗能引起后人共鸣的关键之处。

分析

巧言创作背景  此诗是一个受到谗言伤害抑郁不得志的官吏为讽刺统治者听信谗言而导致国家混乱而作的。《毛诗序》云:“《巧言》,刺幽王也。大夫伤于谗,故作是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