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感秋二首》

白居易 唐代
元和二年秋,我年三十七。
长庆二年秋,我年五十一。
中间十四年,六年居谴黜。
穷通与荣悴,委运随外物。
遂师庐山远,重吊湘江屈。
夜听竹枝愁,秋看滟堆没。
近辞巴郡印,又秉纶闱笔。
晚遇何足言,白发映朱绂。
销沉昔意气,改换旧容质。
独有曲江秋,风烟如往日。
疏芜南岸草,萧飒西风树。
秋到未几时,蝉声又无数。
莎平绿茸合,莲落青房露。
今日临望时,往年感秋处。
池中水依旧,城上山如故。
独我鬓间毛,昔黑今垂素。
荣名与壮齿,相避如朝暮。
时命始欲来,年颜已先去。
当春不欢乐,临老徒惊误。
故作咏怀诗,题于曲江路。

翻译

元和二年的秋天,我三十七岁。到了长庆二年的秋天,我已经五十一岁了。这中间过了十四年,其中有六年是在贬谪和失意中度过的。人生的困顿与通达、荣耀与憔悴,都随命运流转,由不得自己做主。
于是我去庐山寻访远公,又重新凭吊屈原投江的湘水。夜里听着竹枝词,满是愁绪;秋天望着滟滪堆渐渐没入水中。最近辞去了巴郡的官职,又执起了起草诏令的笔。晚年得遇明主也没什么可说的了,只是白发映着红袍,格外明显。
昔日的豪情壮志早已消磨,容貌也已不再年轻。只有曲江边的秋景依旧如昔,风烟弥漫,仿佛从前。南岸的草稀疏荒凉,西风吹动树木,一片萧索景象。
秋天刚刚到来不久,蝉鸣却已响成一片。莎草平铺,绿茸茸地连成一片,莲蓬坠落,露出青青的莲房。今天站在这里眺望,正是往年感叹秋意的地方。
池中的水还像以前一样清澈,城外的山也依然如旧。只有我鬓角的头发,曾经乌黑,如今已斑白如雪。荣华名声和青春年少,总是彼此错开,就像早晚不能相见一样。
时机刚要到来,青春却已远去。正当春日不思欢乐,到老来只能空自惊悔。因此写下这首咏怀诗,题写在曲江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