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兼寄刘十五公舆王十…时为校书郎》

白居易 唐代
帝都名利场,鸡鸣无安居。
独有懒慢者,日高头未梳。
工拙性不同,进退迹遂殊。
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
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
三旬两入省,因得养顽疏。
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
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馀。
既无衣食牵,亦少人事拘。
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
勿言无知己,躁静各有徒。
兰台七八人,出处与之俱。
旬时阻谈笑,旦夕望轩车。
谁能雠校闲,解带卧吾庐。
窗前有竹玩,门处有酒酤。
何以待君子,数竿对一壶。

翻译

京城是追逐名利的战场,天未破晓便已人声鼎沸,难得片刻安宁。唯有我这懒散之人,日上三竿仍披发未束。世人各有机巧愚钝,有人青云直上,有人甘于淡泊。幸而生于太平盛世,天子爱重文人墨客。自知不是经天纬地之才,只在秘书省做着校勘典籍的闲职。每月轮值不过数日,倒成全了我散漫自在的性情。
四五间茅屋简朴,一匹马、两名仆从。每月俸禄丰厚,开销绰绰有余。既不需为衣食烦忧,也不必应付人情往来。少年时躁动的心境,如今日日如清泉般平静。莫道世上无知音,静躁各有人相伴。兰台几位同僚,进退皆随性而为。有时十天半月不聚谈笑,却总盼着他们的车马叩响门扉。谁愿被困在案牍劳形中?不如解下官带,来我院中小憩。窗前竹影婆娑可赏,门外酒旗迎风可沽。若问如何款待君子?数竿翠竹,一壶清酒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