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骠国乐-欲王化之先迩后远也(贞元十七年来献之)》

白居易 唐代
骠国乐,骠国乐,出自大海西南角。
雍羌之子舒难陀,来献南音奉正朔。
德宗立仗御紫庭,黈纩不塞为尔听。
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
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
曲终王子启圣人,臣父愿为唐外臣。
左右欢呼何翕习,至尊德广之所及。
须臾百辟诣阁门,俯伏拜表贺至尊。
伏见骠人献新乐,请书国史传子孙。
时有击壤老农父,暗测君心闲独语。
闻君政化甚圣明,欲感人心致太平。
感人在近不在远,太平由实非由声。
观身理国国可济,君如心兮民如体。
体生疾苦心憯凄,民得和平君恺悌。
贞元之民若未安,骠乐虽闻君不叹。
贞元之民苟无病,骠乐不来君亦圣。
骠乐骠乐徒喧喧,不如闻此刍荛言。

翻译

骠国的音乐,骠国的音乐,来自大海的西南方向。雍羌的儿子舒难陀,前来献上南方的乐曲,表示归顺大唐。唐德宗在紫宫中设立仪仗,戴着耳塞也不阻止他们演奏。玉螺一吹,戴着椎髻的人立刻站起;铜鼓一敲,身上有纹身的人随之跃动。珠饰闪闪发光,如同星辰摇曳;花鬘飘动,好像龙蛇舞动。乐曲结束时,王子向圣人致敬,他的父亲愿做大唐的外臣。左右群臣欢呼雀跃,这是圣主德行广布的结果。不久,百官来到阁门前,跪下叩拜,祝贺圣上。他们看到骠国人献上新乐,请求将此事记载入国史,传给子孙后代。当时有一位老农,在一旁默默猜测君王的心思,轻声自语:听说君王治理有方,圣明无比,想要感动人心,带来太平。感动人心在于身边,不在于远方,太平靠的是实际,而不是声音。治理国家就像修养身体,君主如心,百姓如体。身体有了病痛,心里就会忧伤;百姓安乐,君主才会喜悦。如果贞元年间的百姓还未安定,即使听到骠国的音乐,君主也不会感叹。如果百姓没有疾苦,即使没有骠国的音乐,君主也是圣明的。骠国的音乐虽然喧闹,却不如这普通百姓的言语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