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州民-美臣遇明主也》

白居易 唐代
道州民,多侏儒,长者不过三尺馀。
市作矮奴年进送,号为道州任土贡。
任土贡,宁若斯,不闻使人生别离,老翁哭孙母哭儿。
一自阳城来守郡,不进矮奴频诏问。
城云臣按六典书,任土贡有不贡无。
道州水土所生者,只有矮民无矮奴。
吾君感悟玺书下,岁贡矮奴宜悉罢。
道州民,老者幼者何欣欣。
父兄子弟始相保,从此得作良人身。
道州民,民到于今受其赐,欲说使君先下泪。
仍恐儿孙忘使君,生男多以阳为字。

翻译

道州的百姓中有很多身材矮小的人,个子高的也不过三尺多一点。市场上把他们当作矮奴来买卖,每年都要进贡,称为“道州任土贡”。这种贡品,哪里比得上让百姓不被拆散、老人哭孙子、母亲哭儿子的痛苦呢?自从阳城来到这里做郡守,就不再进贡矮奴,并且多次受到皇帝的诏令询问。阳城说,他按照典章制度查看,规定有任土贡的就进贡,没有的就不进。道州的土地所生的,只有矮小的百姓,没有矮奴。皇上被感动了,下诏书说,每年进贡矮奴的事情应该全部停止。从此道州的百姓,无论年老还是年幼,都感到非常高兴。父兄子弟得以相互依靠,从此可以做一个真正的人。道州的百姓至今都感念他的恩德,一提起这位县令就忍不住落泪。还怕子孙后代忘记他,所以生男孩大多都取名叫“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