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原磬-刺乐工非其人也》

白居易 唐代
华原磬,华原磬,古人不听今人听。
泗滨石,泗滨石,今人不击古人击。
今人古人何不同,用之舍之由乐工。
乐工虽在耳如壁,不分清浊即为聋。
梨园弟子调律吕,知有新声不如古。
古称浮磬出泗滨,立辨致死声感人。
宫悬一听华原石,君心遂忘封疆臣。
果然胡寇从燕起,武臣少肯封疆死。
始知乐与时政通,岂听铿锵而已矣。
磬襄入海去不归,长安市儿为乐师。
华原磬与泗滨石,清浊两声谁得知。

翻译

华原磬啊华原磬,古人不曾听,如今却由今人来听。泗滨石啊泗滨石,今人不再敲,昔日却是古人亲手击打。今人与古人,为何取舍不同?用它还是弃它,全在乐工手中定夺。乐工虽在,耳朵却如墙壁般聋聩,分不清音色清浊,这就等于耳聋。梨园弟子调音律,只知追求新声,反倒不如古调动人心。古时称浮磬出自泗水之滨,一敲便能打动人心,感人至深。
若将华原磬之声奏于宫廷,君王听了也会感动,忘却那些守土的臣子。果然不久之后,胡寇从燕地兴起,武将之中少有肯为国家战死疆场之人。于是才明白,音乐与政事相通,岂只是听听铿锵之声而已。磬襄早已远走海外不归,如今长安街头的小儿竟成了乐师。华原磬与泗滨石,清音与浊音,这两种声音,又有谁还能分辨清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