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诗十首·答箭镞》

白居易 唐代
矢人职司忧,为箭恐不精。
精在利其镞,错磨锋镝成。
插以青竹簳,羽之赤雁翎。
勿言分寸铁,为用乃长兵。
闻有狗盗者,昼伏夜潜行。
摩弓拭箭镞,夜射不待明。
一盗既流血,百犬同吠声。
狺狺嗥不已,主人为之惊。
盗心憎主人,主人不知情。
反责镞太利,矢人获罪名。
寄言控弦者,愿君少留听。
何不向西射,西天有狼星。
何不向东射,东海有长鲸。
不然学仁贵,三矢平虏庭。
不然学仲连,一发下燕城。
胡为射小盗,此用无乃轻。
徒沾一点血,虚污箭头腥。

翻译

造箭的人总是忧心忡忡,生怕自己做的箭不够精良。箭的精良在于箭头锋利,经过反复打磨才能成型。箭杆选用青竹,箭羽则是赤雁的翎毛。别看这箭头只是小小的一块铁,它的作用却如同长兵器般重要。
听说有盗贼昼伏夜出,暗中行动。他们擦拭弓箭,准备在夜间突袭。一旦有人被箭射中流血,周围的狗便会狂吠不止。狗叫声此起彼伏,主人因此感到惊慌。盗贼心怀怨恨,主人却毫不知情,反而责怪箭头太过锋利,造箭的人因此背上罪名。
我想对那些拉弓射箭的人说,请你们稍作停留,听我一言。为何不向西射箭?西方有狼星象征凶险。为何不向东射箭?东海中有巨大的鲸鱼。或者,你们可以学薛仁贵,三箭平定敌国;也可以效仿鲁仲连,一箭攻下燕城。何必去射那些微不足道的盗贼?这样的做法未免太轻率了。白白让箭头沾上一点血,徒增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