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诗十首·和松树》

白居易 唐代
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
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
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
婆娑低覆地,枝干亦寻常。
八月白露降,槐叶次第黄。
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
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
此如小人面,变态随炎凉。
共知松胜槐,诚欲栽道傍。
粪土种瑶草,瑶草终不芳。
尚可以斧斤,伐之为栋梁。
杀身获其所,为君构明堂。
不然终天年,老死在南冈。
不愿亚枝叶,低随槐树行。

翻译

山巅的松树挺拔而立,每根枝干都迎向朝阳生长。繁茂的树冠直插云霄,伸展的枝条如同百尺长练。而路旁成排的槐树低垂着枝桠,平凡的枝叶仅能勉强遮蔽地面。
当八月白露初降,槐叶便开始片片枯黄。等到寒冬漫山积雪时,唯有松针依旧苍翠欲滴。松树如同君子的品格,风骨始终如冰雪般高洁;槐树却似小人的面貌,随着冷暖更迭变换颜色。
人们皆知松树胜过槐树,本应在道路两旁广泛栽种。可若将平凡草木误作仙株培育,终究开不出清雅芬芳。不如以利斧斫取松木,让这挺拔之材化作支撑殿宇的栋梁。即便为此付出生命,若能成就建造明堂的壮举,亦是无悔的归宿。
倘若不能实现凌云之志,松树宁可终老于寂静山冈,也绝不愿屈就身形,像那些低垂的槐树般苟且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