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吟十首·立碑》

白居易 唐代
勋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
但见山中石,立作路旁碑。
铭勋悉太公,叙德皆仲尼。
复以多为贵,千言直万赀。
为文彼何人,想见下笔时。
但欲愚者悦,不思贤者嗤。
岂独贤者嗤,仍传后代疑。
古石苍苔字,安知是愧词。
我闻望江县,麹令抚茕嫠。
在官有仁政,名不闻京师。
身殁欲归葬,百姓遮路岐。
攀辕不得归,留葬此江湄。
至今道其名,男女涕皆垂。
无人立碑碣,唯有邑人知。

翻译

道德已经衰败,文章也跟着没落。只见山中的石头,却变成了路边的石碑。那些铭刻功勋的,都是太公;讲述德行的,都像仲尼。反而认为字数越多越好,千字就值万金。写文章的人是怎样的人呢?可以想象他下笔时的心境。他只想着让愚蠢的人高兴,却不考虑贤能的人会嘲笑。不仅贤人会嘲笑,还会让后人产生疑问。那古石上的青苔文字,谁知道是不是愧疚的话呢?我听说望江县有个县令叫麹,他安抚孤苦无依的百姓。他在任期间施行仁政,名声却没有传到京城。他去世后想归葬故里,百姓却拦在路上。拉住他的车辕不让走,只好留在江边安葬。直到今天,人们提起他的名字,男女老少都会流泪。没有人给他立碑,只有本地人知道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