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乌夜啼》

白居易 唐代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翻译

一只慈爱的乌鸦失去了母亲,它发出悲伤的叫声,日夜不离,长年守护在旧林之中。每到深夜,它的啼声让人听了不禁泪湿衣襟。那声音仿佛在诉说,它还未尽到反哺的孝心。百鸟皆有母亲,为何唯独它如此哀怨?想必是母亲的慈爱太重,让它悲痛难忍。
从前有个叫吴起的人,母亲去世时他竟不去奔丧。唉,这样的人,他们的心连禽兽都不如。慈乌啊慈乌,你真是鸟中的曾参,孝心可嘉。
这段文字通过乌鸦的哀鸣,表达了孝心的深沉与珍贵,同时也讽刺了那些不孝之人,连禽兽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