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

白居易 唐代
元和岁在卯,六年春二月。
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
连宵复竟日,浩浩殊未歇。
大似落鹅毛,密如飘玉屑。
寒销春茫苍,气变风凛冽。
上林草尽没,曲江水复结。
红乾杏花死,绿冻杨枝折。
所怜物性伤,非惜年芳绝。
上天有时令,四序平分别。
寒燠苟反常,物生皆夭阏。
我观圣人意,鲁史有其说。
或记水不冰,或书霜不杀。
上将儆政教,下以防灾孽。
兹雪今如何,信美非时节。

翻译

元和六年,恰逢卯年。早春二月将尽,寒食节到来时,阴沉的天空飘起夜雪。这雪连绵不绝,从深夜到白昼,浩浩荡荡毫无停歇之意。宛如鹅毛纷扬,又如玉屑飘洒。本该回暖的初春被寒气笼罩,凛冽北风卷地而起。上林苑的草木尽埋雪下,曲江的碧波再覆冰霜。红艳的杏花在冷寂中凋零,翠绿的杨柳枝也被冻折垂落。我痛心的不是芳华易逝,而是天地间万物的生机正遭受摧残。四季本有常序,冷暖自有天时。若冷暖颠倒,万物生机必遭摧残。圣贤早有明训,史书字字可鉴:河水不结冰的异象需记载,严霜不凋草的异常当警醒。上位者应以此省察治世之道,百姓更需防范灾祸降临。这场春雪看似壮美,却终究是违背时令的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