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乐天赠樊著作》

元稹 唐代
君为著作诗,志激词且温。
璨然光扬者,皆以义烈闻。
千虑竟一失,冰玉不断痕。
谬予顽不肖,列在数子间。
因君讥史氏,我亦能具陈。
羲黄眇云远,载籍无遗文。
煌煌二帝道,铺设在典坟。
尧心惟舜会,因著为话言。
皋夔益稷禹,粗得无间然。
缅然千载后,后圣曰孔宣。
迥知皇王意,缀书为百篇。
是时游夏辈,不敢措舌端。
信哉作遗训,职在圣与贤。
如何至近古,史氏为闲官。
但令识字者,窃弄刀笔权。
由心书曲直,不使当世观。
贻之千万代,疑言相并传。
人人异所见,各各私所遍。
以是曰褒贬,不如都无焉。
况乃丈夫志,用舍贵当年。
顾予有微尚,愿以出处论。
出非利吾已,其出贵道全。
全道岂虚设,道全当及人。
全则富与寿,亏则饥与寒。
遂我一身逸,不如万物安。
解悬不泽手,拯溺无折旋。
神哉伊尹心,可以冠古先。
其次有独善,善己不善民。
天地为一物,死生为一源。
合杂分万变,忽若风中尘。
抗哉巢由志,尧舜不可迁。
舍此二者外,安用名为宾。
持谢著书郎,愚不愿有云。

翻译

你写下这些诗篇,激情内蕴而文辞温润。那些闪耀史册的名字,都因忠义气节被世人传颂。纵然智者千虑终有一失,他们的品格却如冰玉般纯净无瑕。承蒙你把我这不才之人,也列入贤者行列相提并论。
你指摘史官笔法不公,我亦深有同感。上古伏羲黄帝渺若云烟,典籍早已湮没无存。尧舜圣德铺展在简册,皋陶夔龙等贤臣,事迹勉强得以连贯流传。千年之后至圣孔子,整理出百篇《尚书》延续先王精神,当时子游子夏等贤士,都敬畏得不敢妄评。
史官本应承载圣贤训诫,奈何近世沦为闲职。任由识文断字之徒,在竹简上肆意歪曲真相。混淆是非的记载流传万代,让疑云永远笼罩人间。人人各执己见,用私心裁剪历史,与其如此歪曲褒贬,倒不如不作记录。
大丈夫处世,贵在把握当下进退。我虽微末亦有坚持:出仕不为私利,只为践行大道。真正完整的道义,定能泽被苍生——行道则福泽绵长,失道则饥寒交迫。与其独善其身享安逸,不如谋求万物安康。
解救倒悬者岂能袖手?拯救溺水者怎可绕行?神圣如伊尹的胸怀,堪称亘古第一典范。次一等的独善其身者,只顾完善自我却忽视百姓。看透天地本为一体,生死不过同源,世事纷纭如风中尘埃。
唯有巢父许由的傲骨,连尧舜也不能动摇其志。除却这两种境界,其他虚名皆如过眼云烟。谨以此言答复著书者,愚见已尽再无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