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报翰林张舍人见遗之诗》

孟郊 唐代
百虫笑秋律,清削月夜闻。
晓棱视听微,风剪叶已纷。
君子鉴大雅,老人非俊群。
收拾古所弃,俯仰补空文。
孤韵耻春俗,馀响逸零雰。
自然蹈终南,涤暑凌寒氛。
岩霰不知午,涧澌镇含曛。
曾是醒古醉,所以多隐沦。
江调乐之远,溪谣生徒新。
众蕴有馀采,寒泉空哀呻。
南谢竟莫至,北宋当时珍。
赜灵各自异,酌酒谁能均。
昔咏多写讽,今词讵无因。
品松何高翠,宫殿没荒榛。
苔趾识宏制,沙潈游崩津。
忽吟陶渊明,此即羲皇人。
心放出天地,形拘在风尘。
前贤素行阶,夙嗜青山勤。
达士立明镜,朗言为近臣。
将期律万有,倾倒甄无垠。
鸑鷟应蟋蟀,丝毫意皆申。
况于三千章,哀叩不为神。

翻译

虫儿欢鸣秋日的律动,清冷的月夜里隐约可闻。拂晓时分,听觉与视觉都变得格外敏锐,风如剪刀般掠过,叶片早已纷纷飘落。君子效法高雅之道,而老人却非英才之辈。收拾起古人所弃的遗篇,低头仰首间填补这文字的空白。
那孤绝的音韵羞于混迹春日俗曲,余音飘散在零落的尘埃中。自然而然地踏上终南山之路,驱走暑气,凌驾寒意之上。岩石上的雪不知何时已覆盖了正午的光影,山涧流水始终含着暮色。仿佛从古来的醉梦中醒来,因此才多有隐士沉沦世外。
江水的节奏带来深远的快乐,溪流的谣歌孕育出新生的气息。众多蕴藏仍有采撷之余,寒泉却独自空自哀吟。南方谢客终究未至,北宋之人视其为当世珍宝。幽深灵妙各自不同,举杯饮酒谁能均分此情?昔日的咏叹多寓讽谏之意,今日的词句岂能无因无由?
品评松树何等苍翠,宫殿却已湮没于荒草之中。青苔下的足迹辨识出宏伟的旧制,沙洲边的急流漫游于崩塌的渡口。忽然吟诵陶渊明,便知此人堪比伏羲时代的古人。心神放飞于天地之间,身形却被尘世所困。
前贤一向行于德行之阶,早年就钟爱青山之勤。通达之士树立明镜以照世,坦诚直言愿作君王近臣。期望以法则统摄万物,倾尽才智以甄别无限之理。鸑鷟应和蟋蟀之声,每一分心意皆得表达。更何况三千诗章中,那低回哀思并非为了供奉神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