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筑城曲五解》

元稹 唐代
年年塞下丁,长作出塞兵。
自从冒顿强,官筑遮虏城。
筑城须努力,城高遮得贼。
但恐贼路多,有城遮不得。
丁口传父口,莫问城坚不。
平城被虏围,汉劚城墙走。
因兹虏请和,虏往骑来多。
半疑兼半信,筑城犹嵯峨。
筑城安敢烦,愿听丁一言。
请筑鸿胪寺,兼愁虏出关。

翻译

年复一年,边塞的男儿们总是被征召为戍边的士兵。自从匈奴冒顿单于强盛以来,官府就在边境修筑抵挡胡虏的城墙。筑城者日夜劳作,以为高耸的城墙能阻隔外敌。然而,贼寇的来路千条万条,再高的城墙也难以一一阻挡。
老人们告诫儿孙:莫要追问城墙是否坚固。当年平城之围,汉军将士甚至凿穿城墙突围。后来匈奴主动求和,可他们的铁骑仍像候鸟般南来北往。朝廷半信半疑间,仍不断加筑巍峨城墙。
筑城的百姓们恳切陈言:且听戍卒几句心里话。与其耗费民力堆砌砖石,不如在边境设立外交往来的驿站。真正该忧虑的,是化解不了胡汉间的猜忌,让烽烟永远笼罩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