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老人说笛歌》

刘禹锡 唐代
武昌老人七十馀,手把庾令相问书。
自言少小学吹笛,早事曹王曾赏激。
往年镇戍到蕲州,楚山萧萧笛竹秋。
当时买材恣搜索,典却身上乌貂裘。
古苔苍苍封老节,石上孤生饱风雪。
商声五音随指发,水中龙应行云绝。
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
如今老去语尤迟,音韵高低耳不知。
气力已微心尚在,时时一曲梦中吹。

翻译

武昌城里住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七十多岁的他正捧着远方故友的书信细细端详。摩挲着信笺,记忆随着竹笛的纹路缓缓展开——少年时拜师学艺,一支竹笛吹尽人间悲欢,曾在王侯府邸赢得满堂喝彩。那年奉命驻守蕲州城,萧瑟秋风吹过楚山竹林,他像寻访知音般踏遍山野,连身上御寒的乌貂裘都换了制笛的良材。
那支浸透岁月的竹笛,苍老的竹节裹着斑驳青苔,石缝里生长的竹材饱经风霜磨砺。当他的指尖抚上笛孔,清亮的商调便化作流水行云,连水中蛟龙都驻足聆听,漫天流云也为之凝滞。最难忘黄鹤楼上那支秋夜曲,笛声漫过月光浸染的江面,天地间只余这一脉清音流转。
如今衰老让他的言语变得迟缓,双耳再难辨清音律的起伏。但每当夜深人静,当年吹笛的意气仍在血脉里涌动,总在恍惚梦境中,他又成了那个白衣胜雪的少年,握着竹笛与明月清风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