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棣》

佚名 先秦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
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
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拼音

cháng dì zhī huá, è bù wěi wěi.常棣之华,鄂不韡韡。fán jīn zhī rén, mò rú xiōng dì.凡今之人,莫如兄弟。sǐ sàng zhī wēi, xiōng dì kǒng huái.死丧之威,兄弟孔怀。yuán xí póu yǐ, xiōng dì qiú yǐ.原隰裒矣,兄弟求矣。jí líng zài yuán, xiōng dì jí nàn.脊令在原,兄弟急难。měi yǒu liáng péng, kuàng yě yǒng tàn.每有良朋,况也永叹。xiōng dì xì yú qiáng, wài yù qí wù.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měi yǒu liáng péng, zhēng yě wú róng.每有良朋,烝也无戎。sāng luàn jì píng, jì ān qiě níng.丧乱既平,既安且宁。suī yǒu xiōng dì, bù rú yǒu shēng?虽有兄弟,不如友生?bīn ěr biān dòu, yǐn jiǔ zhī yù.傧尔笾豆,饮酒之饫。xiōng dì jì jù, hé lè qiě rú.兄弟既具,和乐且孺。qī zǐ hǎo hé, rú gǔ sè qín.妻子好合,如鼓瑟琴。xiōng dì jì xī, hé lè qiě zhàn.兄弟既翕,和乐且湛。yí ěr shì jiā, lè ěr qī tǎng.宜尔室家,乐尔妻帑。shì jiū shì tú, dǎn qí rán hū?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翻译

常棣花盛开,花朵鲜艳明亮。如今世上的人,没有比兄弟更亲的了。面对死亡和灾难的威胁,兄弟之间最是牵挂。原野广阔,兄弟却四处寻找。水鸟在原野上鸣叫,兄弟遇到困难时便会急切相助。虽然有好朋友,但也只能叹息无奈。兄弟虽在家中争吵,但对外却能共同抵御外敌。即使有好朋友,关键时刻却帮不上忙。灾祸平定后,生活安定宁静。虽然有兄弟,却不如朋友来得亲近?摆上果品,畅饮美酒,兄弟齐聚一堂,和睦快乐。夫妻恩爱,如同琴瑟和鸣。兄弟团结一致,其乐融融。家庭和睦,妻儿欢喜。这真是值得深思的事情,确实是这样吧?

赏析

常棣鉴赏  全诗八章,可分五层。首章为第一层,先兴比,后议论,开门见山,倡明主题。“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兴中有比;而诗人以常棣之花喻比兄弟,是因常棣花开每两三朵彼此相依而生发联想。“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这寓议论于抒情的点题之笔,既是诗人对兄弟亲情的颂赞,也表现了华夏先民传统的人伦观念。上古先民的部族家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他们看来,“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颜氏家训·兄弟》)。因而,比之良朋、妻孥,他们更重兄弟亲情。钱钟书在《管锥编》)中,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更深刻揭示了《小雅·常棣》主题的历史文化根源。  二、三、四章为第二层。诗人通过三个典型情境,对“莫如兄弟”之旨作了具体深入的申发,即:遭死丧则兄弟相收;遇急难则兄弟相救;御外侮则兄弟相助。这可能是历史传说的诗意概括,也可能是现实见闻的艺术集中。这三章在艺术表现上也颇有特点。事例的排列由“死丧”、“急难”到“外御”,从而由急而缓、由重而轻、由内而外,构成一个颇有层次的“倒金字塔”,具有强烈而深远的审美效果。其次,采用对比手法,把同一情境下“兄弟”和“良朋”的不同表现加以对照,更见出兄弟之情的诚笃深厚。“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又更深一层:即使兄弟墙内口角,遇到外侮,也会不假思索一致对外。“阋于墙”与“外御其务”,两句之间没有过渡,情绪和行为的转变即在倾刻,有力表现出手足之情出于天然、发自深衷。由转折手法构成的这一典型情境,因表现了最无私的兄弟之情,成为流传至今的典故成语。  第五章自成一层。如果说,前面是诗人正面赞颂理想的兄弟之情,这一层则由正面理想返观当时的现实状况;即由赞叹“丧乱”时的“莫如兄弟”,转而叹惜“安宁”时的“不如友生”。“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这叹惜是沉痛的,也是有史实根据的。西周时期,统治阶级内部骨肉相残、手足相害的事频频发生。《常棣》的作者,是周公抑或召穆公,尚难定论;但有一点可肯定,诗人的叹惜是有感而发的,且有警世规劝之意。不过,这是在宴饮的欢乐气氛中所唱之诗,因此,在短暂的低沉后,音调又转为欢快热烈。  六、七章为第四层,直接描写了举家宴饮时兄弟齐集,妻子好合,亲情和睦,琴瑟和谐的欢乐场面。第七章“妻子”与“兄弟”的对照,包含了诗意的递进:“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而“兄弟既翕”,则“和乐且湛”。诗人似明确表示,兄弟之情胜过夫妇之情;兄弟和,则室家安,兄弟和,则妻孥乐。末章承上而来,卒章显志。诗人直接告诫人们,要深思熟虑,牢记此理:只有“兄弟既翕”,方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兄弟和睦是家族和睦、家庭幸福的基础。明理规劝之意,更为明显。

分析

常棣创作背景  此诗写兄弟宴饮之乐,关于其作者与背景历代存有争议。西周初年,出现过周公的兄弟管叔和蔡叔的叛乱。据此,《毛诗序》似认此诗为成王时周公所作,曰:“《常棣》,燕兄弟也。闵管、蔡之失道,故作《常棣》”;西周末年,统治阶级内部骨肉相残、手足相害的事更频频发生。据此,《左氏春秋》的作者认为此诗为厉王时召穆公所作,《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曰:‘常棣之华……’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