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绅诗》

权德舆 唐代
和静有真质,斯人称最灵。
感物惑天性,触里纷多名。
祸机生隐微,智者鉴未形。
败礼因近习,哲人自居贞。
当令念虑端,鄙嫚不能萌。
苟非不逾矩,焉得遂性情。
谨之在事初,动用各有程。
千里起步武,彗云自纤茎。
心源一流放,骇浪奔长鲸。
渊木苟端深,枝流则贞清。
和理通性术,悠久方昭明。
先师留中庸,可以导此生。

翻译

人若内心安宁沉静,便蕴含着最真实的品质;这样的人,才堪称世间最灵秀的。他们感受万物而不被外物所扰,本性纯真;但若触感纷繁、思虑过多,就会产生种种迷惑和名相。灾祸的苗头往往藏在细微之处,只有智慧之人才能在它尚未显现时就察觉到。破坏礼法的行为常常源于亲近之人,而贤哲之人则能始终守住自己的正直。应当让心中的念头端正清明,粗鄙轻慢的念头自然就不会生起。若不是心中自有尺度,又怎能真正顺应天性、抒发真情?做事要从一开始就谨慎对待,每一个举动都要有规矩与分寸。千里之远,也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就像高耸入云的大树,也始于纤细的根茎。人的内心一旦流于浮躁放纵,就如同惊涛骇浪中奔腾的大鲸,不可收拾。只要根本端正深厚,枝节与流向自然清澈纯净。心性和事理若能和谐统一,人生之路才能长远光明。先师孔子所讲的“中庸”之道,正是我们这一生最好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