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十月之郊一章》

顾况 唐代
(十月之郊,造公室也。
君子居公室,当思布德行化焉。
)十月之郊,群木肇生。
阳潜地中,舒达句萌。
曀其蔚兮,不可以游息。
乃熂蒺藜,乃夷荆棘,乃繇彼曲直,匠氏度思。
登斧以时,泽梁蓁蓁。
无或夭枝,有巨根蒂。
生混茫际,呼吸群籁。
万人挥斤,坎坎有厉。
陆迁水济,百力殚弊。
审方面势,姑博其制,作为公室。
公室既成,御燥湿风日。
栋之斯厚,榱之斯密。
如翼于飞,如鳞栉比。
缭以周墉。
墄以崇阶。
俯而望之,矗与云齐。
eF砆碔砆,藻井旋题。
丹素之燝兮,椒桂之馥兮。
高阁高阁,珠缀结络。
金铺烂若,不集于鸟雀。
绘事告毕,宾筵秩秩,乃命旨酒琴瑟。
琴瑟在堂,莫不静谧。
周环掩辟,仰不漏日。
冬日严凝。
言纳其阳,和风载升。
夏日郁蒸,言用于阴,凉风飒兴。
有匪君子,自贤不已,乃梦乘舟,乃梦乘车。
梦人占之,更爽其居。
炎炎则移,皎皎则亏。
木实之繁兮,明年息枝。
爰处若思,胡宁不尔思。

翻译

十月的原野上,人们开始营建公室。当君子居于其中,应当心怀仁德施行教化。此时万木初生新芽,阳气悄然蛰伏于大地,草木正舒展嫩枝。阴云遮蔽天际时,这里尚不宜游憩——于是人们割除蒺藜,铲平荆棘,将枝干曲直理顺,匠人们精心筹划。待到伐木的时节来临,水泽畔的林木繁茂生长,无人损伤幼嫩枝桠,只砍伐粗壮根基。
千万人挥动斧斤的声响震荡天地,陆路与水路交织运输,耗尽百般力气。审度地形方位,最终确定宽广形制,开始建造这座公室。当殿宇落成时,足以遮蔽风雨寒暑。梁柱坚实厚重,椽檐细密齐整,檐角如飞鸟展翼,瓦片似鱼鳞层叠。高墙环绕四周,石阶直通云霄,登临远眺,檐角仿佛触及流云。
彩绘藻井盘旋而上,朱红与素白交相辉映,椒桂芬芳萦绕梁柱。珠帘垂落如星缀天幕,金饰门环闪耀流光,连飞鸟都不敢栖落。当彩绘终了,宾客们依序入席,琴瑟声里美酒飘香。丝竹声回荡厅堂,处处透着庄重安详。环顾四壁仰观穹顶,竟连日光都难以穿透。
寒冬肃杀时,殿内却暖意融融;酷暑炎炎时,凉风自然生发。那位贤德的君子啊,始终追求自我完善,曾梦见乘舟渡水,亦梦见驱车远行。占梦者预言他将迁居更光明处。炽热终会消退,满月必将转缺。如同枝头累累的果实,来年又会萌发新芽。君子在此安居时仍存远思,怎会不令人感怀这样的襟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