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甲戌孟秋二十有七日起居舍人兼直学士院》

戴复古 宋代
禁城鸡唱金门开,起居舍人携疏来。
榻前一奏一万字,历历写出忠义怀。
顿首惶恐臣昧死,越录敢言天下事。
百年河洛行胡朔,恨满东南天一角。
夷甫诸人责未酬,志士愁眠剑锋落。
天意未回事难举,乡来一试成千误。
尤羊频岁自相屠,盛衰大抵由天数。
昨臣衔命出疆时,自期有去必无归。
屈膝穹庐当愤死,天相孤忠半道回。
金山之下长江水,击楫中流书壮志。
东风吹上妙高台,略望江淮见形势。
形势从来只如此,几年待得天时至。
朝廷为计保万全,往往忘却前朝耻。
臣今未暇论规恢,胡虏已忘何虑哉。
中原旷地无人管,政恐英雄生草莱。
北方苦饥民骨立,万一东来窃吾粟。
边头诸州无铁壁,供问谁能备仓卒。
请朝廷厉精兵,择良将。
办多多,策上上。
更选人材,老练通达。
分守要冲,讲明方略。
一贤可作万里城,一人可当百万兵。
坐令国势九鼎重,所赖君心一点明。
长笺奏彻龙颜悦,继言臣愚进此说。
言虽甚鄙用甚切,宸断必行天下福,勿谓儒生论迂阔。
臣之肝胆与人别,读书岂为文章设。
王师若出定中原,玉堂敢草平羌策。

翻译

京城的鸡鸣声中,金门缓缓开启,起居舍人带着奏章前来。他走到皇帝榻前,呈上一份长达万字的奏疏,详细陈述自己的忠诚与抱负。叩首之后,他诚惶诚恐地表示自己冒死直言天下大事。回想百年以来,中原大地饱受胡人侵扰,东南一带充满怨恨。那些误国之徒尚未受到应有的谴责,真正的志士却只能在忧愁中辗转难眠。
他回忆起自己接受使命出使边境的经历,当时发誓此行可能再也不能回来。即使在敌营屈辱地跪拜,他也决心以死明志,最终因上天眷顾而平安返回。站在金山脚下,看着奔腾的长江水,他心中涌起壮志豪情,立志要有所作为。然而现实总是难以如愿,多年来等待时机,却屡次错失良机。南方诸国之间频繁内斗,国家的兴衰似乎都由天命决定。
如今他向朝廷进言,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强军事准备。面对外敌,不能掉以轻心。中原大地空旷无人治理,恐怕会成为英雄崛起之地。北方百姓正遭受饥荒,骨瘦如柴,一旦他们南下掠夺粮食将是巨大隐患。边境各州缺乏坚固防御,不知谁能应对突发状况。他恳请朝廷振奋精神,精心训练士兵,选拔优秀将领,制定详尽的战略计划。只要有一位贤能之人,就能稳固一方;一个人的力量有时可以抵挡百万大军。希望这些努力能让国家更加稳固,依靠君主英明决断实现复兴。
他的长篇奏折终于打动了皇帝,得到了认可。尽管言语朴实但意义深远,希望皇帝能够果断执行,让天下百姓受益。不要认为读书人的建议过于理想化而不予采纳。他的忠诚不仅仅体现在纸上,而是出于内心的坚定信念。如果将来王师北伐收复中原,他愿意起草平定叛乱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