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山民宋正甫湖山清隐乃唐诗人陈陶故圃曾》

戴复古 宋代
故人昔住金华峰,面带双溪秋水容。
故人今住伏龙山,陈陶故圃茅三间。
千载清风徐孺子,门前共此一湖水。
百花洲上万垂杨,白鸥群里歌沧浪。
故人心事孺子高,故人诗句今陈陶。
短衣饭牛不逢尧,何如绣鞍上着锦宫袍。
瓦盆对客酌松醪,何如紫霞觞泛碧葡萄。
豆萁然火度寒宵,何如玉堂夜照金莲膏。
吟成秃笔写芭蕉,何如沉香亭北醉挥毫。
再三问君君不对,目送飞鸿楚天外。
细读山中招隐篇,超然意与烟霞会。
照影湖边双鬓皓,此计知之悔不早。
三椽可办愿卜隣,荷锸相随种瑶草。

翻译

老朋友以前住在金华峰,面容清秀如双溪的秋水般明净。如今他住在伏龙山,住在陈陶旧园边的三间茅屋里。他的品格像千年以来清风般的徐孺子一样高洁,门前共饮着一湖清水。百花洲上有万千垂杨柳,在白鸥群中吟唱着沧浪歌。他的心志比徐孺子还高洁,他的诗作如今可与陈陶媲美。
他身穿粗布短衣喂牛却未遇到圣君尧,怎能比得上骑着骏马穿着锦绣官袍的富贵生活?用瓦盆对着客人喝松树酿的酒,怎比得上在紫霞杯里泛起碧绿葡萄酒的华贵?豆萁当柴火度过寒冷长夜,怎能比得上皇宫玉堂中燃着莲花灯的明亮夜晚?写完诗用秃笔在芭蕉叶上题字,又怎比得上在沉香亭北醉意挥毫的风流?
我再三问你,你却不回答,只望着飞鸿消失在楚地天空之外。细细品读你写的《招隐篇》,那种超脱尘世的心境仿佛与烟霞融为一体。你在湖边照影,双鬓已经斑白,这才知道归隐才是最好的选择,可惜明白得太晚了。如果能置办三间房屋,我愿与你为邻,扛着铁锹与你一起种下仙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