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讼》

王安石 宋代
孔子见南子,子路为不怡。
欲从公山氏,勃郁见色辞。
道如天之苍,万物不能缁。
弟子尚不信,况余乏才资。
明知古人仁,语默各有时。
苟出不自慎,果为听者疑。
白圭尚有磨,驷马犹能追。
一言成不智,虽悔欲何为。
彼狂上古杳默无人声,日月不忒山川平。
人与鸟兽相随行,祖孙一死十百生。
万物不给乃相兵,伏羲画法作後程。
渔虫猎兽宽群争,势不得已当经营。
非以示世为聪明,方分类别物有名。
夸贤尚功列耻荣,蛊伪日巧雕元精。
至言一出众辄惊,上智闭匿不敢成。
因时就俗救刖黥,惜哉彼狂以文鸣。
强取色乐要聋盲,震荡沈浊终无清。
诙诡徒乱圣人氓,岂若泯默死蚕耕。

翻译

孔子去见了南子,这让子路心里很不高兴。孔子本想追随公山氏的召唤,却因忧郁而显露出复杂的神色和推辞之意。大道如天空般广阔无边,没有什么能将其染污。可是连弟子们有时都不信任他,更何况是我这样缺乏才能的人呢?我明白古人的仁德,言语与沉默都有各自的时机。如果说话不够谨慎,就容易让听者产生怀疑。即便白圭上的瑕疵可以打磨掉,奔跑的马匹也还能追回来;但一句话说错,就成了愚蠢之举,即使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那遥远的上古时代,杳无人迹,寂静无声,日月运行精准,山川平坦安宁。人类与鸟兽同行共处,祖辈死去后子孙繁衍不断。当万物资源不足时,便开始互相争斗,于是伏羲制定了规则,为后世开辟道路。通过捕鱼、捉虫、打猎等方法,缓解了族群间的竞争压力。这不是为了炫耀聪明,而是顺应形势,做出必要的经营安排。从此事物被分类命名,社会推崇贤能,表彰功绩,区分耻辱与荣耀。然而虚伪和机巧日益盛行,侵蚀着原本纯净的本质。
至理名言一旦说出,常令人震惊,而那些拥有极高智慧的人却往往隐藏自己,不敢显露才华。他们选择因势利导,顺应世俗,试图挽救纷乱的世界。可惜啊,有些人狂妄自大,以文采哗众取宠,强行追求感官享乐,迷惑那些无知的人。这种行为只会搅乱清静,让浑浊永无澄清之日。怪诞诡谲的做法只会扰乱百姓,何不默默无闻地像蚕一样劳作,像农夫一样耕耘,直至生命终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