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寺(并引)》

苏轼 宋代
予年十二,先君自虔州归,为予言:“近城山中天竺寺,有乐天亲书诗云: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従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清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笔势奇逸,墨迹如新。
”今四十七年矣。
予来访之,则诗已亡,有刻石存耳,感涕不已,而作是诗。
香山居士留遗迹,天竺禅师有故家。
空咏连珠吟叠壁,已亡飞鸟失惊蛇。
林深野桂寒无子,雨浥山姜病有花。
四十七年真一梦,天涯流落涕横斜。

翻译

我十二岁时,父亲从虔州回来,告诉我:“靠近城边山中的天竺寺里,有白居易亲手题写的诗句:‘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清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字体飘逸,墨迹如新。”如今四十七年过去了。我去寻找那首诗,却发现诗已经不在了,只有刻在石头上的字还留存着。我感慨万分,不禁泪流满面,于是写下这首诗。
香山居士留下了这些遗迹,天竺禅师也有旧日的家园。如今只能吟诵那些诗句,却再也看不到那灵动的书法,就像失去了飞翔的鸟儿,没有了惊蛇般的灵动。树林深处,野桂在寒冷中不开花;被雨水淋湿的山姜,虽然生病却仍然开花。四十七年光阴如梦,我远在他乡,不禁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