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朱逊之(并引)》

苏轼 宋代
元祐六年九月,与朱逊之会议于颍。
或言洛人善接花,岁出新枝,而菊品尤多。
逊之曰:“菊当以黄为正,余可鄙也。
”昔叔向闻鬷蔑一言,知其为人,予于逊之亦云。
黄花候秋节,远自夏小正。
坤裳有正色,鞠衣亦令名。
一従人伪胜,遂与天力争。
易性寓非族,改颜随所令。
新奇既易售,粹驳宜相倾。
疾恶逢伯厚,识真似渊明。
君言我所印,世论谁改评。
愿君为霜风,一扫紫与赪。

翻译

元祐六年九月,我与朱逊之在颍州相会。有人提到洛阳人擅长嫁接花卉,每年都能培育出新品种,尤其是菊花的种类特别繁多。但朱逊之却说:“菊花应当以黄色为正统,其他颜色都显得低俗。”古时叔向听鬷蔑一句话就了解了他的为人,我对朱逊之的看法也是如此。
菊花等待着秋天的到来,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夏小正》。大地赋予它庄重的黄色,而“鞠衣”作为象征高洁的名称也由此得来。然而自从人们追求奇异的人工干预胜过自然之美,就开始与天道争辉。菊花改变本性去迎合非本族的特征,随着人的喜好而变换颜色。新奇的颜色容易吸引人购买,纯粹与驳杂之间便产生了竞争。憎恶虚伪如同遇见伯厚般坚定,辨别真淳恰似渊明那样清高。您的话让我深有同感,世间对此的评价谁又能轻易改变呢?希望您能化作凛冽的秋风,将那些不纯正的紫色和红色一扫而空,让菊花回归它纯净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