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鹊(并叙)》

苏轼 宋代
熙宁中,柯侯仲常通守漳州,以救饥得民。
有二鹊栖其厅事,讫侯之去,鹊亦送之,漳人异焉。
为赋此诗。
昔我先君子,仁孝行于家。
家有五亩园,幺凤集桐花。
是时乌与鹊,巢鷇可俯拏。
忆我与诸儿,饲食观群呀。
里人惊瑞异,野老笑而嗟。
云此方乳哺,甚畏鸢与蛇。
手足之所及,二物不敢加。
主人若可信,众鸟不我遐。
故知中孚化,可及鱼与豭。
柯侯古循吏,悃愊真无华。
临漳所全活,数等江干沙。
仁心格异族,两鹊栖其衙。
但恨不能言,相对空楂楂。
善恶以类应,古语良非夸。
君看彼酷吏,所至号鬼车。

翻译

在熙宁年间,柯侯仲常担任漳州通判,因救助饥民而深得民心。有两只喜鹊栖息在他的官厅,直到他离开时,喜鹊也跟随送行,漳州百姓对此感到惊奇。为此,我写下这首诗。从前,我的先父以仁孝之道治家。家中有一个五亩的园子,吸引了许多小鸟在桐树上筑巢。那时,乌鸦和喜鹊的巢穴低矮,孩子们可以轻易地观察到它们。我记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们一起,喂食并观察这些鸟儿。邻里们对此感到惊讶,认为这是吉祥之兆,而村里的老人则笑着感叹。他们说,这些鸟儿正在哺育幼鸟,非常害怕鸢鸟和蛇的侵扰。只要我们手脚所及,这两种动物便不敢靠近。主人若值得信赖,鸟儿们也不会远离我们。由此可见,真诚的感化力量,甚至能影响到鱼和猪。柯侯是古代的一位贤吏,朴实无华,毫无虚伪。他在漳州所救活的人,数量之多如同江边的沙粒。他的仁心感动了异类,两只喜鹊甚至在他的衙门栖息。只可惜它们无法言语,只能相对喳喳叫。善与恶总是以类相从,古人的话并非夸大。你看那些酷吏,所到之处,百姓如同遭遇鬼车一般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