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道士(并叙)》

苏轼 宋代
驾部员外郎李君宗固,景祐中良吏也,守汉州。
有道士尹可元,精练善画,以遗火得罪,当死。
君缓其狱,会赦,获免,时可元年八十一,自誓且死必为李氏子以报。
可元既死二十余年,而君子世昌之妇,梦可元入其室,生子曰得柔,小名蜀孙。
幼而善画,既长,读庄、老,喜之,遂为道士,赐号妙应,事母以孝谨闻。
其写真,盖妙绝一时云。
世人只数曹将军,谁知虎头非痴人。
腰间大羽何足道,颊上三毛自有神。
平生狎侮诸公子,戏著幼舆岩石里。
故教世世作黄冠,布袜青鞋弄云水。
千年鼻祖守关门,一念还为李耳孙。
香火旧缘何日尽,丹青余习至今存。
五十之年初过二,衰颜记我今如此。
他时要指集贤人,知是香山老居士。
(乐天为翰林学士,奉诏写真集贤院。

翻译

驾部员外郎李宗固在景祐年间是一位好官,当时他在汉州任职。有个叫尹可元的道士,擅长画画,因为不小心引发火灾而被判死刑。李宗固缓判了他的案子,在赦免令下来的时候,尹可元得以免除死刑。当时尹可元已经八十一岁了,他发誓说如果自己将来死了,一定要投胎成为李家的儿子来报答李宗固。
过了二十多年,李宗固的儿子世昌的妻子梦见尹可元进入她的房间,后来她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得柔,小名叫蜀孙。这个孩子从小就擅长画画,长大后读了《庄子》和《老子》,非常喜欢,于是决定出家当道士,并得到了“妙应”的称号。他以孝顺闻名,对待母亲非常细心。
他的画像非常出色,被誉为当时的杰作。人们只知道曹将军的画技高超,却不知道尹可元也不是一个平凡的人。他腰间的弓箭并不值得夸耀,但脸颊上的三根胡须却展现了他独特的神韵。尹可元年轻时喜欢戏耍那些贵族子弟,有一次甚至把幼舆放在岩石上玩耍。因此,他希望世世代代都能成为道士,穿着布袜青鞋,在山水之间游历。
尹可元的祖先曾守护着城门,而他这一世则成为了李家的子孙。他们之间的香火缘分何时才能结束呢?他的画艺至今仍然被人津津乐道。尹可元五十岁时才过了两年,他的容貌就已经开始衰老了。我记得他现在的样子,当他老去的时候,我会指着集贤院里的画,告诉别人这是当年的香山老居士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