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城(并叙)》

苏轼 宋代
世传王迥子高,与仙人周瑶英游芙蓉城。
元丰元年三月,余始识子高,问之信然,乃作此诗。
极其情而归之正,亦变风止乎礼义之意也。
芙蓉城中花冥冥,谁其主者石与丁。
珠帘玉楼翡翠屏,云舒霞卷千娉婷。
中有一人长眉青,炯如微云淡疏星。
往来三世空钅柬形,竟坐误读《黄庭经》。
天门夜开飞爽灵,无复白日乘云軿。
俗缘千劫磨不尽,翠被冷落凄余馨。
因过缑山朝帝廷,夜闻笙箫弭节听。
飘然而来谁使令,皎如明月入窗棂。
忽然而去不可执,寒衾虚幌风泠泠。
仙宫洞房本不扃,梦中同蹑凤凰翎。
径渡万里如奔霆,玉楼浮空耸亭亭。
天书云篆谁所铭,绕楼飞步高竛竮。
仙风锵然韵流铃,蘧蘧形开如酒醒,芳卿寄谢空丁宁。
一朝覆水不返瓶,罗巾别泪空荧荧。
春风花开秋叶零,世间罗绮纷膻腥。
此生流浪随沧溟,偶然相值两浮萍。
愿君收视观三庭,勿与嘉谷生蝗螟。
従渠一念三千龄,下作人间尹与邢。

翻译

在古代传说中,王迥的儿子高,曾与仙人周瑶英一同游览芙蓉城。我是在元丰元年的三月初次认识了子高,他向我证实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并因此创作了这首诗。这首诗展现了对情感的极致表达,同时也回归了正道,体现了“变风止乎礼义”的思想。
芙蓉城中,花影迷离,主宰这里的似乎是石头与丁。珠帘轻垂,玉楼高耸,翡翠屏风间,云舒霞卷,千姿百态的花儿竞相绽放。其中有一位女子,长眉青黛,眼眸如微云淡泊,又似稀疏的星辰般明亮。她穿越了三世的时光,空留身形,最终因为误读《黄庭经》,导致天门关闭,再无白日乘云的自由。
夜晚,天门洞开,清风拂过,没有了白日的喧嚣。尘世的牵绊,如同千年磨砺,使得她的翠被也渐渐冷落,只留下淡淡的余香。她曾路过缑山,朝拜于帝王的殿堂,夜晚聆听笙箫之声,悠然自得。飘然而来的仙乐,如同明月照亮窗棂,却在忽然之间消失不见,只留下寒衾虚幌,风声泠泠。
仙宫中的洞房,本就不设门户,梦中她与凤凰一同飞翔,穿越万里,如雷霆般迅疾,玉楼矗立,高耸入云。天书上的云篆文字,是谁所镌刻?她环绕玉楼,飞步而上,仙风阵阵,如同铃声流转。梦境醒来,仿佛酒醉初醒,芳卿寄语,空自叮咛。一朝覆水,无法收回,罗巾上的别泪,闪烁着孤寂。
春风吹过,花开花落,世间繁华如烟,转瞬即逝。这一生,她如海浪般流浪,偶遇如浮萍般短暂的缘分。她希望人们能够内省,观察内心的世界,避免与邪恶相伴。无论时间如何流逝,都应保持内心的纯净,如同人间的尹与邢一般,坚守正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仙人的生活与遭遇,表达了对情感、道德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