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宜宾见夷中乱山》

苏轼 宋代
江寒晴不知,远见山上日。
朦胧含高峰,晃荡射峭壁。
横云忽飘散,翠树纷历历。
行人挹孤光,飞鸟投远碧。
蛮荒谁复爱,穠秀安可适。
岂无避世士,高隐炼精魄。
谁能従之游,路有豺虎迹。

翻译

江寒晴并不知晓,目光远眺山峰之上挂着一轮红日。那太阳在朦胧的雾气中依稀映照着巍峨高峰,光芒闪烁,又如箭般直射陡峭崖壁。忽然间,横亘天际的云朵如同被风吹散般飘散开来,苍翠树木顿时清晰可见,一片片矗立于山间。行人们仰头欣赏这孤独而明亮的阳光,飞鸟则疾速掠过,投入远方那一片深邃碧蓝之中。
这荒凉偏远之地,如今又有谁会心生眷恋?纵然此地草木葱郁、景色秀丽,怎奈何无人问津,难以令人安居。难道世间就没有厌倦尘世纷扰、选择归隐山林的高人吗?他们或许正潜心修炼,锤炼自己的精神意志。然而,即便有人想要追随这些隐士的脚步,去探访他们的居所,却又碍于沿途险恶,豺狼虎豹出没,道路凶险万分。
总的来说,江寒晴眼前所见之景,既有壮丽山川、明媚阳光与灵动飞鸟带来的生机与诗意,也揭示了蛮荒之地的孤寂冷清、人迹罕至以及隐士生活的艰辛不易。这番景象引发人们对避世隐逸生活的思考,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追求心灵自由与超脱俗世的理想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