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观将老焉》

苏轼 宋代
拾遗被酒行歌处,野梅官柳西郊路。
闻道华阳版籍中,至今尚有城南杜。
我欲归寻万里桥,水花风叶暮萧萧。
芋魁径尺谁能尽,桤木三年已足烧。
百岁风狂定何有,羡君今作峨眉叟。
纵未家生执戟郎,也应世出埋轮守。
莫欺老病未归身,玉局他年第几人。
会待子猷清兴发,还须雪夜去寻君。

翻译

在酒香歌谣中漫步,行至西郊,只见野梅盛开于官柳之下。听说在华阳的户籍记录里,至今仍留有城南杜氏的名姓。我心中萌生归意,想去探访那座横跨江面的万里桥,想象着黄昏时分,水波微漾,落叶随风飘舞的景象。那硕大的芋头谁能尽数品尝,而短短三年,桤木已足够砍来生火。人生百年,风狂雨骤又能留下什么?真羡慕你如今已成为峨眉山下的老者。即使你并非出生于世代为朝廷效力的家族,也定然有着坚守职责、正直无私的家风。别因我年老多病未能归乡而轻视我,他日玉局峰下,不知会有多少人怀念我。待到好友子猷兴致盎然之时,我定会在雪夜之中,踏雪寻你共叙旧情。
这段文字描绘了作者在酒香歌谣的氛围中,游走在野梅盛开、官柳依依的西郊路上,思绪随之飘向远方。作者了解到华阳的户籍记载中,仍有城南杜氏的名字留存,引发其对故乡与家族历史的深深怀念。他渴望回到家乡,重访那座承载记忆的万里桥,想象桥下流水潺潺、晚风落叶的宁静画面,感慨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如大芋头、三年成材的桤木,都蕴含着时光流转与生活的质朴。
作者对于友人成为峨眉山下的老者表示羡慕,赞赏其虽非出身显赫,但秉持家族坚守职责、公正无私的精神风貌。尽管自己因年老多病未能归乡,但坚信在他日玉局峰下,人们会怀念自己的存在。最后,作者许下承诺,待友人子猷兴致高涨之际,无论雪夜多么寒冷,他都会欣然前往,找寻友人,共度一段深情厚谊的相聚时光。全篇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充满了对友情、故乡和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