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修菜》

苏轼 宋代
彼美君家菜,铺田绿茸茸。
豆荚圆且小,槐芽细而丰。
种之秋雨余,擢秀繁霜中。
欲花而未萼,一一如青虫。
是时青裙女,采撷何匆匆。
烝之复湘之,香色蔚其饛。
点酒下盐豉,缕橙芼姜葱。
那知鸡与豚,但恐放箸空。
春尽苗叶老,耕翻烟雨丛。
润随甘泽化,暖作青泥融。
始终不我负,力与粪壤同。
我老忘家舍,楚音变儿童。
此物独妩媚,终年系余胸。
君归致其子,囊盛勿函封。
张骞移苜蓿,适用如葵菘。
马援载薏苡,罗生等蒿蓬。
悬知东坡下,塉卤化千锺。
长使齐安民,指此说两翁。

翻译

你家的菜地真美,绿意盎然如绒毛铺满田间。豆荚圆圆的又小巧,槐树芽细密而茂盛。它们在秋雨之后播种,在严霜中茁壮成长。正待开花却还未绽出花萼,一颗颗好似青翠的小虫。那时,穿着青裙的女子匆匆忙忙地采摘着。蒸煮后又加以熏制,香气与色彩汇聚成一道美味。配上酒、盐、豆豉,再细细切了橙子、拌上姜葱。吃起来哪里还顾得上鸡肉和猪肉,只怕筷子停下来就空了那份满足感。春末夏初,苗叶渐老,翻耕在这烟雨蒙蒙的田野里。土壤因雨水滋润而松软,温暖使之更易于融入大地。从头到尾未曾辜负期望,生命力与肥沃的土壤一样强大。我虽已年迈忘却许多,但楚地乡音和孩童笑语总萦绕心间。唯有这菜地中的风情,终年牵动着我的心。你回家时请带上它的种子,用囊装好不要封口。张骞引进了苜蓿,如同葵菜和菘菜一般被广泛种植。马援载回薏苡,它们如蒿蓬般遍地生长。可以预见,在那东坡之下,贫瘠的盐碱地上也将化为丰收的粮仓。这将长久地让齐安的百姓,指着这片土地谈论我们二老的故事。
这段文字以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美好图景,表达了对自然农耕生活的赞美及对家乡风物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借古喻今,寄托了作者对土地能带来富饶生活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