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次月中梳头韵》

苏轼 宋代
夏畦流膏白雨翻,北窗幽人卧羲轩。
风轮晓入春笋节,露珠夜上秋禾根。
(或为予言:草木之长常在昧明间,早作而伺之,乃见其枝起数寸,竹笋尤甚。
又夏秋之交,稻方含秀,黄昏月出,露珠起于其根,累累然忽自腾上,若有推之者,或入于茎心,或垂于叶端,稻乃秀实,验之信然。
此二事与子由养生之说契,故以此为寄。
)従来白发有公道,始信丹经非妄言。
此身法报本无二,他年妙绝兼形魂。
(《传灯录》有形神俱妙者,乃不复有解化之事。

翻译

夏天的田野里,湿润的泥土在细雨中泛着光泽,宛如膏脂一般,而北窗下静谧的人儿,仿佛古时的伏羲、轩辕般悠然安卧。晨光中,微风轻拂过春笋的节间,带着新生的气息;夜幕下,露珠悄悄爬上了秋禾的根部,滋养着即将成熟的作物。就如旁人曾对我言:草木生长大多在黎明与黄昏之间最为活跃,若你早早起身观察,便会发现它们的枝条在短时间内就能伸展几寸,竹笋的成长尤为显著。而在夏秋交替之际,稻谷正含苞待放,当夜晚月色初上,露珠便从稻根升起,一颗颗忽地腾跃向上,有的钻入茎干中心,有的挂在叶尖,如此一来,稻谷得以饱满结实,此景象确实不虚。这两件事,正好契合了子由关于养生的见解,故以此作为信物寄予你。
历来白发苍苍的老者,常被视为公正智慧的化身,让人渐渐相信那些炼丹修仙之说并非空谈。其实,肉身与因果报应本为一体,未来某日,当我们形神兼备达到至高境界,不仅能超脱生死轮回,更能让身心妙合无双,这样的境界,超越了解脱与转化的概念,实为《传灯录》中所记载的形神俱妙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