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丑厮诗》

苏轼 宋代
刘生望都民,病羸寄空窑。
有子曰丑厮,十二行操瓢。
墦间得馀粒,雪中拾堕樵。
饥饱共生死,水火同焚漂。
病翁恃一褐,度此积雪宵。
哀哉二暴客,掣去如饥鸮。
翁既死于寒,客亦易此龆。
崎岖走亭长,不惮雪径遥。
我仇祝与苑,物色同遮邀。
行路为出涕,二客竟就枭。
譊譊诉我庭,慷慨惊吾僚。
曰此可名寄,追配郴之荛。
恨我非柳子,击节为尔谣。
官赐二万钱,无家可归娇。
为媾他日妇,婉然初垂髫。
洗沐作小史,裹头束其腰。
笔砚耕学苑,戈矛战天骄。
壮大随所好,忠孝福可徼。
相国有折胁,封侯或吹箫。
人事岂易料,勿轻此僬侥。

翻译

刘生是望都的百姓,身体瘦弱多病,只能寄居在一座空窑洞里。他有个儿子叫丑厮,才十二岁,却已经拿着瓢到处讨饭吃。他在坟地间捡拾残留的谷粒,在雪地里拾取掉落的柴火。父子俩一起忍受饥饿和寒冷,生死相依,无论是水淹还是火烧,他们都共同面对。病弱的老父亲只靠一件粗布衣裳度过了积雪覆盖的寒夜。可叹的是,两个恶徒闯入,像饥饿的鸮鸟一样抢走了他们仅有的一点东西。老父亲最终因寒冷而死去,那两个恶客也很快落得悲惨下场。丑厮艰难地跋涉去找亭长求助,不惧风雪阻隔、道路遥远。
我本以为仇人祝与苑会放过这可怜的孩子,没想到他们还是一路追捕。路人看到这一幕都忍不住流泪,最后那两个恶徒终于被正法。消息传来时,人们在我庭前愤怒控诉,慷慨激昂,令同僚们震惊。有人说,这样的事应该写成诗文铭记,可以与柳宗元笔下的故事媲美。可惜我不是柳子厚那样的才子,无法击节高歌为这个孩子谱写赞歌。官府后来赐了二万钱,但孩子无家可归,孤苦伶仃。
多年后,他娶了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当时她还是个垂髫少女。婚后,他洗心革面,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用笔砚耕耘于学海之中;同时磨砺武艺,准备报效国家。随着年龄增长,他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忠孝兼修,希望以此获得福报。其实,人生变幻莫测:有人出身低微却封侯拜将,有人虽贵为宰相却遭遇折辱。命运实在难以预料,所以不要轻视那些看似卑微的人,也许他们隐藏着巨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