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观堂老人草书诗》

苏轼 宋代
物生有象象乃滋,梦幻无根成斯须。
方其梦时了非无,泡影一失俯仰殊。
清露未晞电已徂,此灭灭尽乃真吾。
云如死灰实不枯,逢场作戏三昧俱。
化身为医忘其躯,草书非学聊自娱。
落笔已唤周越奴,苍鼠奋髯饮松腴。
剡藤玉版开雪肤,游龙天飞万人呼,莫作羞涩羊氏姝。
(六观,取《金刚经》梦、幻等六物也。
老人,僧了性,精于医而善草书,下笔有远韵,而人莫知贵,故作此诗。

翻译

万物生出就有形象,形象由此而生。梦境虽虚,却也一时成真。人在梦中时,仿佛真实存在,可一旦醒来,一切如泡影般消散,前后判若两人。清晨的露水还未干,闪电已逝,短暂的存在之后,彻底消失才是真正的“我”。云看似死灰,其实并不枯竭;人生如戏,随缘而行,自有其妙趣。他化身为医生,忘却自己的身体,写草书并非刻意学习,只是自娱自乐。下笔之时,仿佛已唤来周越的笔意;苍鼠张须,畅饮松脂之香。剡溪的藤纸洁白如雪,笔下如游龙飞天,万人惊叹,不要像羊氏女子那样羞涩拘谨。
(这是以《金刚经》中“梦、幻、泡、影、电、灭”六种意象为题。这位老人是僧人了性,精通医术,擅长草书,落笔有深远韵味,但世人却不知珍惜,因此写下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