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

苏轼 宋代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
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
若人今已无,此竹宁复有。
那将春蚓笔,画作风中柳。
君看断崖上,瘦节蛟蛇走。
保时此霜竿,复入江湖手。
晁子拙生事,举家闻食粥。
朝来又绝倒,谀墓得霜竹。
可怜先生槃,朝日照苜蓿。
吾诗固云尔,可使食无肉。
(吾旧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翻译

文与可画竹时,眼中只见竹子,完全不觉有人存在。何止是看不见人呢,他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存在。此时,他的身心仿佛与竹子融为一体,源源不断地从竹子中汲取清新之气。世间已无庄周那样的人物,谁又能真正理解他如此专注凝神的状态?如今文与可已不在人世,那么这竹子是否也随他一同消失?假如有人用笔如春蚓般细腻,将竹子画成风中摇曳的柳枝模样。试看那断崖之上,竹子的瘦劲节疤犹如蛟蛇蜿蜒游走。何时这霜染的竹竿,能再次落入懂得欣赏它的江湖人手中?晁补之生活困顿,全家只能靠喝粥度日。早上他又一次陷入困境,因阿谀墓志铭而得到一幅霜竹图。可怜那盘中的菜肴,只有清晨阳光下的苜蓿相伴。我的诗确实说过这样的话:可以没有肉吃,但不能没有竹子相伴。
(我的旧诗曾写道:“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