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正辅表兄将至以诗迎之》

苏轼 宋代
生逢尧舜仁,得作岭海游。
虽怀跫然喜,岂免跕堕忧。
暮雨侵重膇,晓烟腾郁攸。
朝盘见蜜唧,夜枕闻鸺。
几欲烹郁屈,固尝馔钩辀。
舌音渐獠变,面汗尝骍羞。
赖我存《黄庭》,有时仍丹丘。
目听不任耳,踵息殆废喉。
稍欣素月夜,遂度黄茅秋。
我兄清庙器,持节瘴海头。
萧然三家步,横此万斛舟。
人言得汉吏,天遣活楚囚。
惠然再过我,乐哉十日留。
但恨参语贤,忽潜九原幽。
万里倘同归,两鳏当对櫌。
(轼丧妇已三年矣,正辅近有亡嫂之戚,故云。
)强歌非真达,何必师庄周。

翻译

我生在尧舜一样的仁政时代,得以游览岭南海边。虽然心中有些欢喜,却也难免忧虑。傍晚的雨打湿了双腿,清晨的烟雾弥漫四周。早上吃的是蜜饯小虫,夜里枕边传来猫头鹰的叫声。几次想把屈原煮来吃,也尝过钩辀这种奇怪的食物。我的舌头渐渐变得像当地人一样,脸上常因羞愧而发红。幸好还有《黄庭经》陪伴,有时还能到丹丘去修行。耳朵听不清,脚跟呼吸都困难。稍微喜欢的是月光清朗的夜晚,于是度过了黄茅草丛的秋天。我的哥哥是朝廷重臣,如今在瘴气弥漫的海边任职。他生活简朴,只带着三间房子,却有大船停在旁边。人们说他是汉朝的官吏,是上天派来救楚国囚徒的。他特意来看我,快乐地住了十天。只是遗憾他早逝,忽然离开了人世。如果将来能一起回去,我们两个孤独的人就能相对而坐。
(苏轼妻子去世已经三年了,正辅最近也失去了嫂子,所以才这样说。)
勉强唱歌并不是真正的豁达,何必一定要学庄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