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由所居六咏》

苏轼 宋代
堂前种山丹,错落马脑盘。
堂后种秋菊,碎金收辟寒。
草木如有情,慰此芳岁阑。
幽人正独乐,不知行路难。
诗人故多感,花发忆两京。
石榴有正色,玉树真虚名。
粲粲秋菊花,卓为霜中英。
萸盘照重九,缬蕊两鲜明。
幽居有古意,义井分西墙。
谁言三伏热,止须一杯凉。
先生坐忍渴,群嚣自披猖。
众散徐酌饮,逡巡味尤长。
先生饭土塯,无物与刘叉。
何以娱醉客,时嗅砌下花。
井水分西邻,竹阴借东家。
萧然行脚僧,一身寄天涯。
东斋手种柏,今复几尺长。
知有桓司马,榛茅为遮藏。
近闻南台松,新枝出馀僵。
年来此怀抱,岂复惊凡亡。
新居已覆瓦,无复风雨忧。
桤栽与笼竹,小诗亦可求。
尚欲烦贰师,刺山出飞流。
应须凿百尺,两绠载一牛。

翻译

在堂前种上了山丹花,错落有致如同马脑盘旋。堂后是秋菊静静生长,仿佛细碎的金子,能驱散寒意。草木似乎也通人情,用它们的芬芳陪伴着岁末的时光。隐居的人独自享受这份宁静和快乐,外界的艰辛道路仿佛都与他无关。诗人总是多愁善感,望着花开就会想起京城的往事。石榴有着端正的颜色,而玉树只是徒有虚名。秋天的菊花灿烂耀眼,在霜冻中更是英姿飒爽。茱萸在重阳节时分外明艳,花朵与花蕊颜色分明。幽静的住处带着古朴的气息,院子里的义井紧邻西墙。谁说三伏天酷热难耐,只需一杯清凉就能缓解。先生忍耐着口渴,周围的喧嚣自顾自地嚣张。等到人群散去,慢慢品饮,味道愈发悠长。先生饮食简单,用土锅做饭,没有多余的物品招待像刘叉这样的访客。如何让醉酒的客人感到愉悦,时常嗅一嗅墙角下的花香也是乐事。井水与邻居共享,竹影则借自东边的人家。像行脚僧一样逍遥自在,一身轻松,心怀四海为家。东边书房亲手栽下的柏树,如今已长高了几尺。虽知有桓司马的典故,但杂草丛生也无需过多打理。最近听说南台的松树,新枝从老枝中顽强冒出。这些年来的种种心境,早已不再为凡尘琐事所惊扰。新房子已经盖好了瓦片,不必再担心风吹雨打。桤木和笼竹围绕周围,这样的景致也能激发写诗的灵感。还想劳烦贰师那样的能工巧匠,开山引出飞瀑。或许需要挖上百尺深,用两根绳子拉一头牛来完成这项工程。
如此,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诗意与自然的和谐,即便是日常的点滴,也饱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