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杭州山》

苏轼 宋代
山平村坞迷,野寺钟相答。
晚阴云失莽,?一作杪,?落日犹在塔。
行招两社僧,共步青山月。
送客渡石桥,迎客出林樾。
幽寻本真性,往事听徐说。
钱王方壮年,此邦事轻侠。
乡人鄙贫贱,异类识英杰。
立石像兴王,遗址今岌aa40。
功勋三吴定,富贵四海甲。
归来父老藏,崇高畏倾压。
诗人工讥病,此欲恣挑抉。
流传后世人,谈笑资口舌。
是非今已矣,兴废何仓卒。
持归问禅翁,笑指浮沤没。

翻译

山平村坞让人迷醉,远处寺庙的钟声此起彼伏。傍晚时分,阴云散去,落日的余晖还挂在塔尖上。我邀请两社的僧人同行,在青山月下漫步。送别客人时渡过石桥,迎接客人时穿过树林。幽静的探寻本是天性使然,往事悠悠,听他们慢慢道来。
当年钱王正值壮年,这片土地上的人都崇尚豪侠之风。乡里人轻视贫贱者,却能从不同人群中辨认出真正的英杰。人们为他立石像纪念兴王的功绩,如今遗址依旧高耸,但显得有些岌岌可危。他在三吴地区建立了不朽功勋,富贵显赫于四海之内。然而当他归来时,父老乡亲却隐匿行踪,害怕因他的崇高地位而被牵连或倾覆。诗人们常喜欢讥讽弊端,对此事也毫不留情地挑刺批评。这些故事流传后世,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料。
是非对错如今已成过往,兴盛与衰败为何总是如此匆忙?我将这些疑问带回去询问禅翁,他只是笑着指向水面上的浮泡,说一切都如泡沫般转瞬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