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庙》

苏轼 宋代
朔风催入峡,惨惨去何之。
共指苍山路,来朝白帝祠。
荒城秋草满,古树野藤垂。
浩荡荆江远,凄凉蜀客悲。
迟回问风俗,涕泗悯兴衰。
故国依然在,遗民岂复知。
一方称警跸,万乘拥旌旗。
远略初吞汉,雄心岂在夔。
崎岖来野庙,闵默愧常时。
破甑蒸山麦,长歌唱竹枝。
荆邯真壮士,吴柱本经师。
失计虽无及,图王固已奇。
犹余帝王号,皎皎在门楣。

翻译

北风吹得我们匆忙进入峡谷,心情凄惨,不知将去往何方。大家一同指向那苍茫的山路,约定明日清晨前往白帝庙祭祀。荒芜的城池被秋草淹没,古树上挂满了垂落的野藤。浩渺的荆江在远方延伸,身处异乡的蜀客心中充满凄凉。我们徘徊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泪流满面地感叹这里的兴衰变迁。尽管故国的疆域仍在,但遗民们是否还记得过往?一方之地仍以帝王仪仗为尊,万众簇拥着旌旗招展。昔日雄心壮志曾欲吞并汉地,如今却困守夔州,心境何其崎岖。来到荒郊野外的庙宇,默默反思平日的行为,深感愧疚。破旧的瓦罐里蒸煮着山间的麦子,我们唱起悠长的竹枝歌谣。荆邯确是英勇之士,吴柱本是精通经典的儒师。虽然他们的失策已无法挽回,但当初图谋王业的壮志实属罕见。如今帝王的称号仍赫然在门楣之上,明亮如昔。
(注:此诗描绘了一行人因北风驱使,进入峡谷,心境凄凉,约定次日朝拜白帝庙的场景。沿途所见荒城、古树、荆江等景致,以及对当地风俗、兴衰变迁的感慨,都渲染出一种苍凉、哀伤的氛围。诗中还提及了历史人物荆邯、吴柱,对他们昔日的壮志与失策表示惋惜。最后,以“帝王号”仍悬于门楣,暗示故国的辉煌记忆犹存。)